[发明专利]一种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6939.X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6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泽;菅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48 | 分类号: | C12Q1/48;C12Q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英智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1 | 代理人: | 刘丹妮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脂 乙醇胺 甲基转移酶 活力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将含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的样本与S-腺苷-L-甲硫氨酸和甲基受体接触以 形成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和甲基受体的甲基化产物,
(2)通过将所述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与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相接触以生 成高半胱氨酸和腺苷,采用光度计评估所述腺苷的产生速率以检测所述样本中磷脂酰乙醇 胺N-甲基转移酶的酶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甲基受体为磷脂酰乙醇胺类化合物;优选地,所述磷脂酰乙醇胺类化合物为磷脂酰乙醇 胺或磷脂酰N-单甲基乙醇胺;最优选为磷脂酰乙醇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方法包括:
(1)将所述样本、所述S-腺苷-L-甲硫氨酸和所述甲基受体混合并反应获得反应液1;
(2)向步骤(1)中的所述反应液1中加入所述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并反应,获 得反应液2;
(3)将步骤(2)中所述的反应液2离心获得上清液;
(4)采用光度计检测步骤(3)中所述的上清液的光吸收值,间接或直接地评估所述腺苷 的产生速率以检测所述样本中所述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的酶活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方法包括:在步骤(1)过程和步骤(2)过程中加入缓冲液;优选地,所述缓冲液选自甘氨 酸/氢氧化钠、柠檬酸/柠檬酸钠、磷酸氢盐/柠檬酸(盐)、磷酸盐、2-吗啉代乙磺酸缓冲液、 3-吗啉丙磺酸缓冲液、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液、Tris-盐酸、硼酸-硼砂、巴比妥钠-盐酸 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为Tris-盐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液为10~1000mmol/L,优选为25~100mmol/L,最优选为30mmol/L;
所述甲基受体为0.002~10mmol/L,优选为0.05~0.5mmol/L,最优选为0.2mmol/L;
所述S-腺苷-L-甲硫氨酸为0.02~2mmol/L,优选为0.05~0.5mmol/L,最优选为 0.1mmol/L;及
所述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为0.01~100KU/L,优选为0.1~50KU/L,最优选为 10KU/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1)中所述反应的条件为置于35℃环境中温浴60min;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反应的条件 为置于30℃环境中温浴10min;更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离心为10,000g离心1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前将所述样本进行前期处理,所述前期处理为所述样本与试剂混 合,所述试剂为油酸、胆酸盐、Tween20、Brij35或牛磺胆酸钠;优选地,所述试剂在上述混 合后,达到的体积百分浓度为0.05-1%;最优选为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前期处理后,将所述样本在冰上放置3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S-腺苷-L-甲硫氨酸由三磷酸腺苷,甲硫氨酸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组成 的酶反应系统所生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酶活力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选自生物组织、体液和细胞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生物组织 选自肺、结肠、卵巢、胎盘、胰腺、胸腺、小肠、肾、脑和肝脏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体液为血 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69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