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保存唾液中DNA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7209.1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冯东;杨海艳;沈东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海生物工程(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平区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保存 唾液 dna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保存唾液中DNA 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目前,基因检测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法学、医药领域, 其通过对受检者血液、血清、血浆、唾液、尿液、其它体液、组织或 细胞等中的DNA的基因编码序列进行测定和定位分析,从而获知受 检者基因信息。基因检测对于遗传疾病的控制与预防、个体化用药方 案的制定、个人身份信息确认、亲子关系鉴定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可通过筛查药物性耳聋易感基因型,预防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 聋;通过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从而预测药物给药条件、毒副 作用的强弱和药物疗效;通过对个体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 型进行检测可以提示个体发生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及新生儿缺陷 的风险,并预测甲氨蝶呤和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的治疗疗效和毒副 作用;通过提取检测家属的DNA对死者身份进行辨认等。
用于提取DNA的体液通常为静脉血液中的白细胞,然而,采集 静脉血需专业人员操作,并且采用侵入式方式,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 度的创伤和不适,血液采集还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血液 易于结块,不利于长时间保存,给提取带来许多不便。
从唾液中提取DNA相对于传统血液DNA采集方式来说,采集 过程简单方便,无需经专业训练的人员即可操作,且为非侵入式采集 方式,可避免对受检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容易被接受,能更大限度 的扩大取样范围,尤其适合大规模人群调查。目前,从唾液中提取 DNA,主要是采用棉签擦拭或口腔拭子获取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该 方法所采集的DNA量少,样品保存时间短,且需要低温保存,此外, 唾液脱离人体后容易发生变质、降解。因此,如何有效完整的保存唾 液样品,对于基于唾液中DNA的基因扩增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CN102440234A公开了一种人体唾液保存固定液,包括 蔗糖、Tris-HCl、MgCl2、异硫氰酸胍和水,能够灭杀唾液中含有的 细菌、抑制核酶的活性。然而,该固定液组份中包含镁离子,属于核 酸酶激活剂,不利于DNA的稳定性保存;异硫氰酸胍虽然能够抑制 核酸酶的活性,但对细胞的破坏性较强,不利于DNA的完整性保存。
现有技术CN102676501A6公开了一种唾液DNA保存剂,包括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糖、氯化钠和表面活性剂, 其能够实现唾液中DNA的常温下长时间保存。然而,由于唾液样品 中存在脱氧核糖核酸酶和核糖核酸酶,能够分解DNA或RNA,较低 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难以充分抑制核酸酶的活性,可能影响DNA的 稳定性。
目前,存在开发出一种高效、稳定、常温下长时间用于保存唾液 中DNA的组合物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效、 稳定、常温下长时间用于保存唾液中DNA的组合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保存唾液中DNA的组合物,包括变性剂、缓冲液、螯 合剂、氯化钠和聚乙二醇。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变性剂为盐酸胍、苯酚和表面 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十二 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SDS)、十二烷基肌氨酸钠 (SodiumN-lauroylsarcosine,NL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吐温2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吐温40(聚 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吐温6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 脂酸酯)、吐温65(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吐温80(聚 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变性剂在组合物中的浓度按质 量体积百分比计大于30%,优选为30~60%,更优选为40~60%。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通过变性剂抑制脱氧核糖核酸酶(DNA酶) 以及核糖核酸酶(RNA酶)的活性,并且不会导致DNA链的断裂, 保证唾液中DNA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变性剂包括盐酸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海生物工程(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海生物工程(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7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