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醇水溶液流延辊筒加热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7721.6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9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福胜;许宏平;唐成宏;向学毅;徐学斌;汪晓飞;李启东;施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26 | 分类号: | B29C41/26;B29C41/4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卢敏 |
地址: | 238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醇 水溶液 流延辊筒 加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醇水溶液流延辊筒加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流延辊筒两侧边缘、沿流延辊筒的圆周方向各埋入一圈辅助电加热圈,通过电加热局部提高流延辊筒两侧边缘的温度,在聚乙烯醇水溶液通过流延辊筒成膜时,保证两侧较厚的聚乙烯醇薄膜能够及时干燥,顺利剥离。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使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两侧边缘可以顺利剥离,且两侧边缘翘曲现象明显减轻,提升了薄膜品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液流延辊筒加热的方法,具体的说是指用于聚乙烯醇水溶液流延薄膜干燥的辊筒内部加热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偏光片能够使得自然光发生偏振现象,将它与液晶组合,即成为具有显像功能的组件,是液晶显示器中的关键部分。偏光片是由聚乙烯醇光学薄膜拉伸、染色并与三醋酸纤维素膜贴合而成,三醋酸纤维素膜主要起防潮防湿的保护作用,其中经染色的聚乙烯醇光学薄膜具备偏光性能,这层薄膜的品质决定了偏光片、液晶显示的整体性能。
聚乙烯醇光学薄膜主要生产方法是将聚乙烯醇溶于水中流延成膜,与聚乙烯、聚丙烯等传统塑料制膜不同的是,聚乙烯醇流延成膜后需进行干燥处理以除去水分。因此,使用水溶液流延法生产聚乙烯醇薄膜的生产线必须配备较大直径带加热功能的流延辊筒,以保证薄膜在绕辊筒转动一周剥离时,能有足够的时间成型,否则薄膜将因无法干燥呈胶水状,无法从辊筒表面剥离。
为了保证聚乙烯醇水溶液在流延辊筒上均匀受热干燥,通常会将循环水、热媒油等介质通入辊筒内部,利用辊筒金属表面的导热性,将热量传递给附着在流延至辊筒表面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以达到干燥成型的目的。通入辊筒内部的换热介质,一般采用螺旋管,以单程或双程的方式完成换热。
上述辊筒在加热干燥时,需要将介质升至一定温度。一般来说,聚乙烯醇水溶液含水约70%,为了保证薄膜剥离,需要将含水降至30%以下,即通过干燥除去40%左右水分。在此过程中,薄膜内表面贴近辊筒单侧受热强度大于外表面,受热时间较长,且在干燥失水过程中发生纵向收缩和自薄膜边缘两侧向中心的横向收缩。这样的薄膜在摊开使用时,其边缘部分极易翘曲,平展性差,且由于自中心向两侧的应力分布,有较为明显的位相差。薄膜翘曲会造成拉伸不均匀,虽然用两侧裁边的方法可以减轻或消除,但同时也缩减了产品尺寸,降低产量,严重时会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位相差较大时,会造成光线的干涉效应,在液晶显示特别是大尺寸液晶显示时,降低显像质量。
为了减轻薄膜单面受热发生翘曲的程度,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尽量降低热介质的温度,在此过程中,流延液的颈缩效应成为一个较大的制约。聚乙烯醇水溶液自模头流出时,其边缘两侧会向内收缩,称之为颈缩。这种现象造成聚乙烯醇水溶液在辊筒表面成膜时,两侧的厚度要大于中间厚度。收缩程度与聚乙烯醇水溶液的粘度关系较大,通常情况下,两侧最外缘膜厚是中间厚度的3倍左右,虽然通过降低模唇两侧开口间隙可以改善,但效果有限。由于两侧过厚,为了保证薄膜成型剥离,热介质最低温度必须满足薄膜两侧能够干燥成型。否则会出现薄膜中间可以剥离,而两侧难以剥离的现象,甚至呈胶糊状,粘附在辊筒表面无法剥离,严重影响薄膜品质。换言之,为了保证两侧能够顺利剥离,薄膜中间实际上已经处于过度受热的状态,从而加剧了薄膜两侧翘曲的程度。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溶液流延辊筒加热的方法,以改善传统聚乙烯醇光学薄膜生产工艺中存在的易翘曲、位相差波动等缺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聚乙烯醇水溶液流延辊筒加热的方法,其特点在于:
在流延辊筒两侧边缘,沿流延辊筒的圆周方向各埋入一圈辅助电加热圈,通过电加热局部提高流延辊筒两侧边缘的温度,在聚乙烯醇水溶液通过流延辊筒成膜时,保证两侧较厚的聚乙烯醇薄膜能够及时干燥,顺利剥离。
所述辅助电加热圈可以是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红外加热或电介质加热等,优选电阻加热。
所述辅助电加热圈的宽度范围为5~500mm,优选50~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7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度可控实验用海绵发泡机
- 下一篇:一种仿真芸豆模具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