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球式除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7745.1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7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王刚;付志峰;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刚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675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球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雾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球式除雾器。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的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间要除雾。
目前行业主流的折板除雾器压力降小,不易堵塞,但是只能除去比较大的液滴或者汽沫,除雾效率比较低;丝网除雾器的过滤除雾效果好,但是在含有粉尘的环境中使用易堵塞,不易清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浮球式除雾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浮球式除雾器,包括均流板、收集球、限位塔和冲洗喷淋装置,均流板上设置均流孔,均流孔上设置限位塔,限位塔内设置收集球,限位塔上方设置冲洗喷淋装置。
所述的均流孔的直径为33mm,每两个均流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6mm。
所述的均流板是由316L不锈钢制成的,均流板的厚度为4mm。
所述的收集球是聚丙烯制成的浮球,收集球的直径为35.4mm。
所述的限位塔是由两个U型不锈钢钢丝交错固定在均流孔四周的卡扣上形成的,U型不锈钢钢丝的直径为2.5mm。
所述的限位塔的内径是37mm,高度为150mm。
所述的所述的冲洗喷淋装置包括主管道、分管道、喷淋管和喷头。
所述的主管道是直径为108mm的无缝钢管,分管道是直径为59mm的无缝钢管,喷淋管是直径为20mm的无缝钢管,喷头是直径为1.6mm的实心锥形广角喷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脱硫塔浮球式除雾器压力降小,不易堵塞,又能除去较小液滴和汽沫,且除尘除雾效果明显;气流分布均匀,反应效率高,能除去较大颗粒和较小颗粒的水分;结构简单,易清洗维护;耐高温耐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均流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限位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均流孔和收集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冲洗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脱硫工艺流程图。
图中,1、均流板,2、均流孔,3、卡扣,4、限位塔,5、分管道,6、喷淋管,7、维修平台,8、喷头,9、主管道,10、泵前池,11、沉淀池,12、工艺水池,13、循环泵,14、吸收塔,15、喷淋层,16、锅炉,17、烟囱,18、搅拌器,19、石灰石浆池,20、收集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浮球式除雾器,包括均流板1、收集球20、限位塔4和冲洗喷淋装置,均流板1上设置均流孔2,均流孔2上设置限位塔4,限位塔4内设置收集球20,限位塔4上方设置冲洗喷淋装置。所述的均流孔2的直径为33mm,每两个均流孔2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6mm。所述的均流板1是由316L不锈钢制成的,均流板1的厚度为4mm。所述的收集球20是聚丙烯制成的浮球,收集球20的直径为35.4mm。所述的限位塔4是由两个U型不锈钢钢丝交错固定在均流孔2四周的卡扣3上形成的,U型不锈钢钢丝的直径为2.5mm。所述的限位塔4的内径是37mm,高度为150mm。所述的冲洗喷淋装置包括主管道9、分管道5、喷淋管6和喷头8。所述的主管道9是直径为108mm的无缝钢管,分管道5是直径为59mm的无缝钢管,喷淋管6是直径为20mm的无缝钢管,喷头8是直径为1.6mm的实心锥形广角喷头。
主管道9连接分管道5和喷淋管6,分管道5连接喷淋管6,喷淋管6末端设置喷头8。
均流板1整体为方形,设置在吸收塔内部,冲洗喷淋装置设置在均流板1上方,且冲洗喷淋装置的覆盖面积大于均流板1,这样就能保证均流板1上的所有收集球20都能被喷头喷出的水淋到,冲洗喷淋装置的外围设置有检修平台7。检修平台7的内径为8400mm。
均流板1的尺寸为6100mm×6400mm,根据实际情况制成分片式,在现场组装。均流板1上设置多个均流孔2,所述的均流孔2的直径为33mm,每两个均流孔2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6mm。
限位塔4是由两个U型不锈钢钢丝交错固定在均流孔2四周均匀设置的四个卡扣3上,卡扣3宽2mm,长4mm,安装好后不影响流通面积。
收集球20的直径大于均流孔2的直径,小于限位塔4的内径,能在限位塔4内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刚,未经李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7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循环清洁除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非织造用过滤毡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