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粮食混流烘干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8262.3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方许;赵子彬;黄冬青;吴善桂;郭寒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9/08 | 分类号: | A23B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粮食 烘干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食混流烘干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和销费大国,年生产粮食6亿吨。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5%,远超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标准。在这些损失中,因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若按年产6亿吨粮食计算,相当于每年有3000万吨粮食损失于烘干上。由此可见,粮食烘干机械化比田间作业机械化更为重要,它是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条件。
粮食烘干过程中视物料与热气流运动方向分为顺流式烘干、逆流式烘干和混流式烘干:物料与热气流运动方向相同为顺流式烘干,反向为逆流式烘干,既有同向也有反向为混流式。混流式烘干工艺具有如下优点:(1)热风供给均匀,烘后粮食含水率较均匀;(2)单位热耗低5%~15%;(3)相同条件下所需风机动力小,干燥介质单位消耗量也小;(4)烘干谷物品种广,既能烘粮,又能烘种;(5)便于清理,不易混种。但目前的混流烘干工艺多数无法实现智能化控制,造成烘干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智能的粮食混流烘干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粮食混流烘干工艺,包括加热、水分汽化、缓苏和冷却四个阶段。其中,加热阶段采用正流烘干,水分汽化和缓苏阶段采用混流烘干,冷却阶段采用混流冷却;所述混流烘干采用每个执行周期先正流烘干再反流烘干并重复执行不少于一次的方式;所述混流冷却采用每个执行周期先正流冷却再反流冷却并重复执行不少于一次的方式。
其中,所述加热阶段的正流烘干时间随待烘干粮量的增加而增大。
其中,所述水分汽化阶段应控制烘干温度为35-40℃,湿度为50-80%。
其中,随待烘干粮量的增加,所述水分汽化阶段每个执行周期中正流烘干时间增大而反流烘干时间保持不变,重复执行次数增大。
其中,所述缓苏阶段应控制烘干温度为15-35℃,湿度≤50%。
其中,随待烘干粮量的增加,所述缓苏阶段每个执行周期中正流烘干时间和反流烘干时间均保持不变,重复执行次数增大。
其中,所述冷却阶段应控制湿度≤30%。
其中,随待烘干粮量的增加,所述冷却阶段每个执行周期中正流冷却时间和反流冷却时间均保持不变,重复执行次数增大。
采用上述烘干方法烘干的粮食,干燥能力强,单位耗电量低,干燥不均匀度低,种子破碎率和不发芽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本发明的混流烘干工艺根据烘干室内温湿度情况和进粮量智能调节烘干流程,且对粮食破坏率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粮食混流烘干工艺,包括加热、水分汽化、缓苏和冷却四个阶段。其中,加热阶段采用正流烘干,水分汽化和缓苏阶段采用混流烘干,冷却阶段采用混流冷却;所述混流烘干采用每个执行周期先正流烘干再反流烘干并重复执行不少于一次的方式;所述混流冷却采用每个执行周期先正流冷却再反流冷却并重复执行不少于一次的方式。
以下针对不同种类粮食给出了应用本发明方法的五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对刚收获的早稻稻谷(含水量28%)实施烘干,烘干量为300kg。烘干流程如下:
加热:在烘干室内温度为25℃的温度下,采用正流烘干100min的方法进行烘干。
水分汽化:控制烘干温度为35℃,湿度控制80%。采取正流烘干20min后,采用反流烘干10min,正、反流烘干反复执行2次。
缓苏:控制烘干温度为15℃,湿度控制50%。采取正流烘干20min后,采用反流烘干20min,正、反流烘干反复执行2次。
冷却:湿度控制30%,向房内通入干燥的冷空气。取正流冷却10min后,采用反流冷却10min,正、反流冷却反复执行2次。
实施例2
对刚收获的早稻稻谷(含水量26%)实施烘干,烘干量为500kg。烘干流程如下:
加热:在房内温度为40℃的温度下,采用正流烘干150min的方法进行烘干。
水分汽化:控制烘干温度为40℃,湿度控制50%。采取正流烘干30min后,采用反流烘干10min,正、反流烘干反复执行4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8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