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PGA技术的棉模在线成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8790.9 | 申请日: | 2016-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2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苗中华;钟本善;皱兆光;徐舟舟;陶森林;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pga 技术 在线 成型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FPGA技术的棉模在线成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FPGA中央处理器模块、一个AD采集模块、一个CAN总线模块、一个RS232串口模块、一个状态量输入模块、一个状态量输出模块和一个电源模块,AD采集模块、CAN总线模块、RS232串口模块、状态量输入模块、状态量输出模块和电源模块都与FPGA中央处理器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GA技术的棉模在线成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运算放大器、第三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AD转换芯片,传感器信号连接到第一继电器,该第一继电器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模拟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和第三电容,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模拟地,运算放大器连接到该运算放大器,正5V电源连接到运算放大器和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电容的负极接模拟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电容的两端,运算放大器接模拟地,过流保护信号连接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三极管,另一端连接模拟地;第一三极管接模拟地,第一三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5V电源;第一继电器接模拟地,第一继电器的第1引脚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继电器的第8引脚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送入AD转换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GA技术的棉模在线成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总线模块包括第一电平转换芯片、CAN总线控制器、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七电阻、第五电容、晶振、第六电容、CAN总线收发芯片,FPGA中央处理器模块输出的通信信号经第一电平转换芯片转换成3.3V的通信信号,3.3V的通信信号送入CAN总线控制器,CAN总线控制器接5V电源,CAN总线控制器接FPGA中央处理器模块,CAN总线控制器接晶振,第五电容的一端接晶振,另一端接数字地;第六电容的一端接晶振,另一端接数字地;第五电阻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CAN总线控制器;第六电阻的一端接CAN总线控制器,另一端接数字地;CAN总线控制器接CAN总线收发芯片,第三电容的一端接数字地,另一端接5V电源;第七电阻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第四电容的正极;第四电容的负极接数字地,第四电容的正极接CAN总线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GA技术的棉模在线成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S232串口模块包括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FPGA中央控制器接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第二电平转换芯片接PC机,第七电容接电平转换芯片,第八电容接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第九电容接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第十电容的一端接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数字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GA技术的棉模在线成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量输入模块包括第八电阻、第一光电隔离芯片、第九电阻,外部的状态量信号送入第一光电隔离芯片,第八电阻的一端接5V电源,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一光电隔离芯片,第一光电隔离芯片接数字地,第九电阻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一光电隔离芯片;状态量信号通过第一光电隔离芯片送入FPGA中央处理器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GA技术的棉模在线成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量输出模块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光电隔离芯片、第十二电阻、第十一电容、第十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十四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继电器,FPGA中央处理器模块输出状态量信号,状态量信号送入第二光电隔离芯片,第十电阻的一端接第二光电隔离芯片,另一端接3.3V电源;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接第二光电隔离芯片,另一端接3.3V电源;第二光电隔离芯片接24V电源;第二二极管的一端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接24V电源;第十二电阻的一端接光电隔离芯片,另一端接数字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接光电隔离芯片,另一端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十一电容的一端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另一端接数字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数字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负极接24V电源;第十四电阻的一端接24V电源,另一端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继电器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87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