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管的分离散热式新型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0143.1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1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万珍平;吴柏禧;陆龙生;汤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热管 分离 散热 新型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热管将电机机 芯(电动机)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分离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中进行热交换的新型电 机。
背景技术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战略举措。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新能源汽车有直接而 重要的影响。电机工作温度直接影响电机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温升过高, 加速电机绝缘材料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电机效率下降,导致发热量增加,进 一步推高温升。因此,温升控制对电机工作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目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温升控制主要是水冷系统,水冷系统需要在电机 机壳内加工螺旋水道。一方面,导致电机机壳加工工艺复杂,显著增加制造成 本;另一方面,导致电机体积增大,降低功率密度比;第三,增加密封难度, 系统复杂,影响可靠性。
CN103427560公开的电机,将热管放置于定子铁心外径与定子壳体接触部 分,转子与转轴间,轴承与端盖间三个地方,但其并没有将冷却水道与电机分 离,若冷却水泄露将会给电机带来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热管传 热而杜绝水冷循环系统对电机机芯影响的基于热管的分离散热式新型电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热管的分离散热式新型电机,包括电机机芯、电机机壳、水冷循 环系统、热管;电机机芯位于电机机壳内,用于传热的热管将电机机壳和水冷 循环系统连接,水冷循环系统与电机机芯、电机机壳均分离。
电机机壳内设有n条沟槽;热管的数量为n条,热管的一端置入沟槽中, 另一端与水冷循环系统的冷却水直接或间接接触传热;n取正整数。
沟槽的数量为多条,均匀分布在电机机壳中;热管的一端插入条形的沟槽 中,且通过胀管工艺与电机机壳紧密连接。
电机机壳的材质为铝合金。
水冷循环系统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外壳的壁内设有安 装槽;热管的一端插入条形的安装槽中,且通过胀管工艺与外壳紧密连接。
外壳内设有内翅片。
电机机壳为圆筒形,紧贴包裹在电机机芯外。
电机机壳为圆筒形,水冷循环系统为圆柱形,电机机壳和水冷循环系统同 轴,水冷循环系统位于电机机壳的一端;热管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管段、径 向连接段、第二直管段,第一直管段与电机机壳连接,第二直管段与水冷循环 系统连接;所有热管沿着同一圆周周向均匀分布。
热管为扁平热管或圆柱形热管。
电机机芯为永磁驱动电机。
总的说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电机机壳、电机机芯均与水冷循环系统隔离,通过热管进行热交换,减小 了冷却水泄露给电机带来的风险。
2.采用热管进行传热,传热效率高,热阻几乎为零,可以将电机机芯内部产 生的热量迅速导出。
3.无需在电机机壳内加工螺旋水道,结构更紧凑,加工方便。
4.电机机壳采用铝合金机壳,提高轻量化和功率密度,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并显著降低制造成本。
5.水冷循环系统的外壳采用铸造工艺制作,其内部铸有内翅片,增大了换热 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6.热管利用胀管工艺紧密连接,降低热阻,提高热传导效率。
7.电机整体重量轻、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散热快,尤其适用于新能源汽 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电机机壳的立体图。
图3是水冷循环系统的立体图的剖视图。
图4是热管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为电机机壳,2为热管,3为水冷循环系统,4为沟槽,5为安装槽, 6为进水口,7为内翅片,8为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基于热管的分离散热式新型电机,包括电机机芯、电机机壳、水冷循 环系统、热管。
电机机芯为永磁驱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0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电流限制的输入过压保护
- 下一篇:低振动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