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0307.0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7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许关利;王友启;周国华;王锐;马涛;谭中良;海玉芝;卢刚;崔茂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11218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稠油降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稠油开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是一种复杂的多组分的均质有机混合物,胶质与沥青质含量高、轻质组分含量低、直链烃含量少,粘度高、流动能力差,因此稠油在井筒和地面运输管道中的流动性差,导致稠油开采、集输和加工困难。
目前,国内外稠油降粘技术主要有:热力降粘、掺稀油降粘、乳化降粘、催化改质降粘以及超声波降粘等。
乳化降粘技术具有现场实施可操作性强、技术灵活多样,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被认为是应用前景良好的一项稠油降粘技术。针对目标油藏选择到合适的乳化降粘剂,降粘率基本都可以达到90%以上。CN200710119729.0公开了一种稠油乳化降粘剂,原料组分重量比为:A、磺基琥珀酸单月桂酯二钠:1.5%~5%;B、乳化剂OP-15:3%~15%;C、氢氧化钠:0.5%~1%;D、碳酸钠:0.8%~2.5%;E、碳酸氢钠:0.5%~1.5%;F、其余为水。该降粘剂的使用浓度过高,油田投入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宜推广使用。CN201210458558.5公开了一种稠油乳化降粘剂及制备和使用方法,所述降粘剂按质量百分比为: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0.01%~0.1%、乳化剂HD:0.3%~0.8%、氢氧化钠0.1%~0.2%;其余为水。由于使用了聚合物,增加了降粘体系的粘度,同时增加了产出液油水分离的难度。
稠油改质降粘法是通过将稠油中的部分重组分裂解成小分子,实现原油的不可逆降粘;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是实现稠油改质降粘的关键。目前普 遍使用的水热催化裂解降粘是在水热催化条件下,使稠油中一些键能较弱的化学键发生裂解,促使稠油重质组分向轻质组分转化,从而降低稠油的分子量,实现稠油的改质降粘。但是,水热催化裂解的反应温度一般在200℃~300℃之间,一般通过向油层注入水蒸气和催化剂来实现反应;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反应温度高,当油层温度不能满足时,将对稠油的采收率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改质降粘的稠油降粘率远低于乳化降粘的降粘率。
CN201210103721.6公开了一种热力采油辅助增效化学剂,原料组分包括由原油与脱酸剂反应得到的石油酸盐表面活性剂,碳酸氢铵、碳酸铵、氯化铵以及有机金属盐或离子液体。反应需要的温度要在100℃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开采效果。
因此,为了更高地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稠油降粘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稠油降粘剂既能显著降低稠油粘度,同时又能够对稠油进行不可逆改质降粘,使稠油重质组分向轻质组分转化,从而提高稠油采油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降粘剂,以稠油降粘剂的总重量为基准,该稠油降粘剂包括:1-15wt%的组分A、0.1-1.5wt%的组分B、0.1-5wt%的组分C和水,各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为100%;其中,所述组分A为亚硝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和碳酸铵中的至少两种;所述组分B为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醇醚;所述组分C为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和/或季铵盐类离子液体。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组分A、组分B、组分C和水混合搅拌。
本发明的稠油降粘剂中的三种组分互为补充、协同增效,能够成功用 于稠油的降粘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稠油降粘剂能在稠油油藏温度50℃~90℃、油水比在1:9~6:4范围内使降粘率达到99%以上。
(2)稠油降粘剂具有良好的抗盐能力,可用于矿化度高达25000mg/L的地层水中。
(3)离子液体较水热裂解和其他辅助注蒸汽采油催化剂的催化温度更低,在较低温度下(>50℃)即可激发其活性,实现稠油不可逆降解。
(4)在稠油注采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稠油乳化降粘和催化改质降粘,从而达到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降粘剂,以稠油降粘剂的总重量为基准,该稠油降粘剂包括:1-15wt%的组分A、0.1-1.5wt%的组分B、0.1-5wt%的组分C和水,各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其中,所述组分A为亚硝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和碳酸铵中的至少两种;
所述组分B为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醇醚;
所述组分C为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和/或季铵盐类离子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0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