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分随动式电极扶持器的传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0569.7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丁人平;叶军;董志轶;王文浩;孔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B23H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李靖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分 随动式 电极 扶持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火花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分随动式电极扶持器的传动机构,用于保持电极丝在加工过程中不弯曲以保证加工质量及效率。
背景技术
电火花穿孔机也称电火花打孔机、电火花小孔机、电火花细孔放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伺服进给的细金属铜管(称为电极丝)作电极,电极丝在伺服进给的同时作高速旋转,以此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蚀除。由于电极丝是细长件,并高速旋转,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电极丝会出现弯曲现象,从而影响加工质量及加工效率。
现有的电极中分扶持器的结构参见附图1所示(零部件的命名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480.1-2009),电火花穿孔机的主轴头1上设有带动电极丝6旋转同时作垂向进给的主轴2,以及用于导向的导向器5和用于扶持的扶丝器4,电极丝6上端通过设在主轴2上的电极丝夹持装置3夹持,电极丝6下端穿设于导向器5的导向孔中,.电极丝6中部穿设于扶丝器4的扶丝孔中;相对于电极丝6而言,所述电极丝夹持装置3的定位中心、扶丝器4的扶持中心以及导向孔的导向中心三者同轴;电极中分扶持器的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电火花穿孔机主轴头1上的导杆9,导杆9上滑动设置有一滑块7,滑块7上连接一扶丝器4,电极丝6中部穿设于扶丝器4的扶丝孔中,滑块7的上方通过一个弹簧8与主轴2连接,滑块7的下方通过另一个弹簧8与电火花穿孔机的主轴头1连接。现有的电极中分扶持器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受上、下两个弹簧8的影响,扶丝器4不能够全行程按固定比例随主轴移动,且移动时扶丝器4的位置不稳定(扶丝器的移动随主轴移动也不能及时响应);2、弹簧8的压缩量及弹力随着扶丝器4向下移动而增加,伺服机构所需的驱动力也越来越大,影响了伺服加工的稳定性;3、电极丝6在进给过程中并非匀速进给,在加速情况下电极丝6特别容易弯曲,影响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随动式电极中分扶持器的传动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分随动式电极扶持器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设置于电火花穿孔机的主轴头上,主轴头驱动主轴、旋转的电极丝作垂向伺服进给运动,主轴头上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器和用于扶持的扶丝器,电极丝上端通过设在主轴上的电极丝夹持装置夹持,电极丝下端穿设于导向器的导向孔中,电极丝中部穿设于扶丝器的扶丝孔中;相对于电极丝而言,所述电极丝夹持装置的夹持中心、扶丝器的扶持中心以及导向孔的导向中心三者同轴;
其创新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块、导向结构及动滑轮组;
所述滑块经导向结构安装在主轴头上,滑块在平行于主轴垂向伺服进给的运动方向上移动设置;
所述动滑轮组由动滑轮和拉绳组成,动滑轮转动支承于滑块上,拉绳绕过动滑轮,拉绳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相对于主轴定位设置,第二端相对于主轴头定位设置,拉绳的两端均位于动滑轮上方;
所述滑块与扶丝器固定连接,扶丝器的扶丝孔位于电极丝夹持装置下端和导向器上端之间的中间位置,滑块的移动行程为主轴垂向伺服进给行程的一半,以此形成中分随动式电极扶持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杆及两块安装块,所述导杆设置于两块安装块之间,通过两安装块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轴头上,导杆的导向方向与主轴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导杆上;若使用导轨或导槽(如燕尾槽)也可达到相同效果。
2、上述方案中,所述拉绳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滑块上方的安装块固定设置。
3、上述方案中,拉绳的两端固定点保证拉绳两直线段均与所述主轴运动方向平行;在实际应用中,拉绳的两直线段倾斜布置,或是相互交叉布置也能达到相同效果,只是平行于主轴的运动方向时,其中分效果最佳。
4、上述方案中,所述“拉伸绕过动滑轮”,指的是拉绳缠绕动滑轮半圈、一圈半、两圈半甚至更多圈,均可达到相同效果,当拉绳缠绕动滑轮超过一圈时,可以在动滑轮的外周面上对应于拉绳开设螺旋槽。
5、上述方案中,对应于所述滑块,可以另外设置有气缸或弹簧,以使得拉绳始终处于绷紧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0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材料内螺纹成型方法
- 下一篇:载体置浆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