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带宽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1599.X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0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雷磊;王志军;房秉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9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带宽 资源共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带宽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预设周期监控每个节点的当前剩余上行带宽;在任意两个所述节点之间建立两条方向相反的网络链路;当一节点需要上传数据时,在其他多个所述节点中按照以下规律选择预设数量的节点与自身形成协作上传组来上传数据:所述协作上传组中所有所述节点自所述需要上传数据的节点向目标地址上传单位数据量所需的时间之和为预设值。本发明提供的上行带宽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能够按照预设周期自适应优化地获得协作上传组来较好地通过节点之间协作上传,从而能够解决恶意节点疯狂上传带来的影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行带宽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的逐渐落地实施和4G普及带来的移动宽带的普及,一方面,终端用户的家庭带宽越来越大,终端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在线的SaaS业务,如云盘,在线办公编辑器,在线娱乐等。无独有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应用、服务、内容的产生和提供逐渐从大而集中的企业向小而分散的小企业乃至用户转变,同时,受长尾效应影响,用户产生内容(UGC:User Generate Content)未来可能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流。
上述两种发展趋势:从本地到云的应用模式地逐步切换以及内容从网络边缘节点到网络核心流动的趋势加强,对运营商提供宽带服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即需要运营商提供更大的上行带宽,因为用户使用在线服务时需要将更多的数据同步上传到云端。
当前运营商提供宽带服务多采用非对称DSL技术,即终端用户的网络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一致,一般是下行速率远远大于上行速率,这是基于内容从网络向用户流动为主的假设服务的,在这种场景下,上行带宽并不受到重视。但是,这种上下行带宽的不对称对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两种模式形成巨大制约,亟待解决。
为了满足对上行带宽的需求,现有技术或方法需要运营商静态修改用户的订阅服务内容,并收取额外费用,这种方式会存在以下问题:1,修改流程周期较长;2,不能实现带宽动态提升或下降;3,用户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增加了用户投入成本;4,有些用户的上行带宽一直闲置,且运营商进行资源预留,造成资源浪费;5,该上行带宽的提升是有限制的,假使用户愿意支付相关费用,但是针对非对称DSL技术而言,上行带宽提升难以超过链路和设备支持的最大速率。
为此,目前有人提出通过节点合作方式上传数据集实现带宽聚合,即是一种上行带宽共享的方式,但是,其又会存在以下问题:单一节点无休止地上传(称之为恶意节点),会导致所有节点上传带宽耗尽。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解决恶意节点疯狂上传的上行带宽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上行带宽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能够按照预设周期自适应优化地获得协作上传组来较好地通过节点之间协作上传,因而能够解决恶意节点疯狂上传带来的影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带宽资源共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预设周期监控每个节点的当前剩余上行带宽;在任意两个所述节点之间建立两条方向相反的网络链路;当一节点需要上传数据时,在其他多个所述节点中按照以下规律选择预设数量的节点与自身形成协作上传组来上传数据:所述协作上传组中所有所述节点自所述需要上传数据的节点向目标地址上传单位数据量所需的时间之和为预设值。
优选地,每个所述节点自需要上传数据的节点向目标地址上传单位数据量所需的时间t=1/bwuf,其中,bwuf表示该节点的当前剩余上行带宽。
优选地,所述预设值为最小值。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节点反馈其当前所属的所述协作上传组的数量;基于所述数量调节所述预设周期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15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