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单剪面Z形试件法测定混凝土抗剪强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1930.8 | 申请日: | 2016-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3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曹万林;田智;刘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3/24 | 分类号: | G01L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单剪面 形试件法 测定 混凝土 强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单剪面Z形试件法测定混凝土抗剪强度的装置设计,属于材料性能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纯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是混凝土的的基本性能,其对于分析结构的受力破坏过程和有限元计算中都有重要意义。其中,单剪面Z形试件法是一种测定混凝土抗剪性能的有效方法,其利用一种独特的Z形试件结构构造,加载使得试件沿两个缺口间的截面剪切破坏,以此达到接近纯剪切应力状态,并经过大量实验,得到混凝土抗剪强度的试验值约为0.12倍的标准圆柱体抗压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一套试验装置实现单剪面Z形试件法的变形测定,已达到操作简单,可拆装,可重复,易于观察,测量全面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套装置考虑如下技术问题:
1、实现套框与试件的有效连接并不影响Z形试件的受力,且易于观察。
2、考虑受力面的选择,保证连接的部位作用在同一受力面上,且为需要的受力面。
3、根据Z形试件结构尺寸以及分析需要测定的变形,设计装置尺寸,预留表座吸附部位。
一种适用于单剪面Z形试件法测定混凝土抗剪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试验装置包括上部钢套框,下部钢套框,L形钢板;
上部钢套框为由四块钢板围成矩形的框,套在单剪面Z形试件上,且不能遮挡单剪面Z形试件的位移预留缝;上部钢套框预留用于固定前后两个L形钢板的光滑孔,上部钢套框前后预留两个固定拉线位移计固定端的螺纹孔洞,上部钢套框预留与单剪面Z形试件连接的螺纹孔;
下部钢套框为由四块钢板围成矩形的框套在单剪面Z形试件上,且不能遮挡单剪面Z形试件的位移预留缝;下部钢套框预留两个固定拉线位移计螺纹孔,下部钢套框预留与单剪面Z形试件连接的螺纹孔;
两个L形钢板配合上部钢套框的对应光滑孔开孔,L形钢板下部粘贴玻璃片;
两个拉线位移计,以及两个百分表的带磁力吸座前后对称固定在下部钢套框上;百分表指针在玻璃片下面。
所述的单剪面Z形试件法测定混凝土抗剪强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在两个L形钢板上粘贴玻璃片;
第二步,在上部钢套框上固定两个L形钢板以及两根固定拉线位移计拉头的螺栓;
第三步,将上部钢套框和下部钢套框固定在单剪面Z形试件上,保证不能遮挡单剪面Z形试件的位移预留缝,且上部钢套框和下部钢套框上下相互平行;
第四步,将拉线位移计以及百分表的吸座固定在下部钢套框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套框三维图示。1代表两个螺纹孔,用于固定拉线位移计拉线端头;2代表四个螺纹孔,用于与单剪面Z形试件连接;3代表四个光滑孔,用于与L形钢板连接。
图2是套框分解图示。4代表四个螺纹孔,用于与单剪面Z形试件连接;5代表两个螺纹孔,用于与拉线位移计基座连接。
图3是钢套框分解图。
图4是L形钢板图示。
图5是单剪面Z形试件图示。6代表位移预留缝。
图6是装置安装图示。7代表L形钢板;8代表上部钢套框;9代表玻璃片;10代表百分表;11代表拉线位移计;12代表下部钢套框。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两个L形钢板固定在上部钢套框上,之后将套入两个螺母的螺纹螺丝固定在设计位置,以固定拉线位移计的拉线。在下部套框上固定拉线位移计的底座。
将上下套框套在Z形试件的设计位置,并分别用打磨后的螺纹螺丝固定。
固定磁力吸表座,并把安装百分表。
设计如下试验装置:
边框内包尺寸为160mm×160mm,高度分别为20mm以及40mm,在上半部的套框正中设计两个30mm的光圆孔洞,以固定L形钢板以此测定竖向位移,在上部钢套框上设计5mm的螺纹孔,以固定拉线位移计测定斜向变形。在上下两部分套框的设计部位均有5mm的螺纹孔,以使得套框与Z形试件利用螺纹螺丝固定。
应用效果
现已通过此装置完成了81个单剪面Z形试件的试验,发现混凝土抗剪强度满足公式:
τ=0.0961fc
注:τ-混凝土抗剪强度;
fc-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这种试验方法是由Mattock最先提出,并给出了混凝土抗剪强度与圆柱体抗压强度的关系,为
τ=0.12f'c
注:τ-混凝土抗剪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19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