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LA-A11限制性癌胚抗原来源的表位肽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3157.9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3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书逊;曹雪涛;江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82 | 分类号: | C07K14/82;C07K19/00;C12N15/12;C12N5/0783;A61K38/1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31268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hla a11 限制性 癌胚抗原 来源 表位肽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是一种癌胚抗原(CEA)来源的HLA‑A11限制性的CTL表位多肽,以及编码该表位多肽的基因、含有该表位多肽的重组蛋白或复合物、致敏抗原提呈细胞以及针对该表位多肽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在制备治疗CEA阳性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多肽是CEA来源的HLA‑A11限制性的CTL表位肽,可以安全有效的诱导针对CEA的免疫应答,对CEA阳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而且对其疫苗已知治疗制剂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癌胚抗原(CEA)来源的HLA-A11限制性的CTL表位多肽,以及编码该表位多肽的基因、含有该表位多肽的重组蛋白或复合物、致敏抗原提呈细胞以及针对该表位多肽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在CEA阳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胚抗原(CEA:CEACAM-5或CD66e)是一种具有约180kDa分子量的糖蛋白。结构上,CEA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经由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表达在细胞表面。很早以前,就发现CEA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在大肠癌中表达丰富,在正常组织中仅微量存在。后续又发现许多其他组织起源的肿瘤,如胃癌、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及乳腺肿瘤都可以有CEA的升高。血清CEA的水平已经作为临床标志物广泛的用于诊断并筛选癌症,以及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复发。
作为肿瘤相关抗原,CEA其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靶抗原。然而由于CEA与其家族的其他成员具有序列同源性和结构相似性,以及肿瘤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在CEA阳性肿瘤的患者体内很难在不加干预的条件下,自发产生针对CEA的免疫应答。因此,靶向CEA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案,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为CEA靶向,一种方案是寻求精准的CEA特异性的抗原表位,包括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用于诱导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或抗体;二是退而求其次,技术方案中包含全长或部分CEA抗原;第二方面,如果有确定表位,可以通过体外诱导该抗原表位的特异性T、B细胞克隆,然后回输CTL或者抗体,实现治疗CEA阳性肿瘤的目的,如果没有确定的表位,在疫苗设计时需要添加佐剂以克服体内的免疫抑制。
肿瘤免疫的中心环节是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细胞毒效应的两类主要免疫效应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NK,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CTL。CD8+CTL识别靶细胞具有MHC-I限制性和抗原特异性。这源于,CTL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TCR,需要与靶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与抗原肽形成的复合物相结合。TCR既需要识别MHC-I分子也需要识别结合在其沟槽中的抗原肽。这种结合达到一定的亲和力,才能够触发与TCR相连的CD3分子向T细胞的内部传递信号,触发T细胞的活化、增殖,已达到克隆的扩增。
MHC-I限制性的抗原肽(又称表位肽)多为9个氨基酸组成,结合在MHC-I分子的沟槽中。不同的MHC-I分子,结合的表位肽序列不同。不结合表位肽的空槽MHC分子在细胞表面的半衰期很短,因此表达水平很低。许多肿瘤的一个免疫逃逸机制就在于,低水平的表达或者不表达MHC分子,因此无法激活体内的肿瘤抗原特异性的CTL,从而实现逃避机体CTL识别和杀伤的目的。因此,在知晓肿瘤抗原表位肽的情况下,一方面通过用表位肽致敏抗原提呈细胞、然后体外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回输体内;另一方面体内直接将表位肽递送到肿瘤组织,使其可以负荷到肿瘤细胞表面相对应的MHC-I分子上,以供该表位肽特异性CTL识别,从而实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31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