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甲基苯噻隆和唑草酮的除草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5995.X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兴祥;李美;孙作文;李健;房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7/36 | 分类号: | A01N47/36;A01N43/653;A01P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朱云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甲基 苯噻隆 唑草酮 除草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除草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麦田的一种含有甲基苯噻隆和 唑草酮的除草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全国种植面积 达3000多万公顷,约4.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30%,约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0%- 27%,小麦总产量约1亿吨,达到粮食总产量的22%(吴明荣等,2013,农药)。小麦是我国主要 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小麦生产对我 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据全国杂草普查资料报道,我国麦田杂草种类 有200多种,草害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0%以上,损失约占小麦总产量的15%。因此麦田 杂草防治是小麦种植的重要工作之一。
除草剂是目前麦田杂草防治的常用措施,对促进小麦产量提高和节约种植成本具 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除草剂的长期、大面积推广应用,农田杂草化学防除存在杂草抗性、种 群演替和药害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丰产与丰收和后茬作物的安全(魏友海,湖北 农业科学,2011.4)。目前,麦田中常用药剂存在一些弊端。如磺酰脲类除草剂苯磺隆、苄嘧 磺隆用量过高和过晚使用会对后茬作物花生、大豆造成药害。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滴丁 酯、二甲四氯钠盐用量过高和施用不当易造成作物药害产生漂移可对附近的双子叶作物产 生药害。
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防除会导致敏感杂草数量下降,不敏感或是恶性杂草数量上 升,引起杂草群落发生变化。在除草剂单一使用的冬小麦产区,麦田杂草群落发生了严重的 变化,猪殃殃、泽漆、婆婆钠、荠菜等多种除草剂均难于防治的恶性杂草逐年增加,且严重影 响了小麦作物产量的收获。
唑草酮,其它中文名称是福农、快灭灵、三唑酮草酯、唑草酯。是由美国富美实 (FMC)公司开发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CA登记号为128639-02-1,化学类别为唑类,化学名称 为(RS)-2-氯-3-[2-氯-5-(4-二氟甲基-4,5-二氢-3-甲基-5-氧-1H-1,2,3,-三唑-1-基)- 3-氟苯基]丙酸乙酯。分子式是C15H14Cl2F3N3O3。唑草酮是一种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在有 光的条件下,在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导致有毒中间物的积累, 从而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唑草酮在喷药后15分钟内即被植物叶片吸 收,其不受雨淋影响,3—4小时后杂草就出现中毒症状,2—4天死亡。在禾谷类作物上使用, 用于苗后叶面处理,使敏感阔叶杂草传导受阻而很快干枯死亡,对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 安全,对在长期使用磺脲类除草剂地区产生抗药性的杂草具有特效,对后茬作物安全。主要 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如猪殃殃、野芝麻、婆婆纳、苘麻、扁蓄、藜、红心藜、空管牵牛、鼬 瓣花、酸模叶蓼(liao)、柳叶刺蓼、卷茎蓼、反枝苋、铁苋菜、宝盖菜、苣荬菜(qumqi)、野芝 麻、小果亚麻、地肤、龙葵、白芥等杂草。对猪殃殃、苘麻、红心藜、荠、泽漆、麦家公、空管牵牛 等杂草具有优异的仿效,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唑草酮在 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均可使用,但如果施药不当,施药后麦苗叶片 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用药量大、用药浓度高,则灼伤斑大,药害明显。方圆报道,唑草酮施 用不当小麦易受药害(《农药市场信息》,2012.10)一是用药量过高。唑草酮每亩纯用药量 超过1.5克时就容易发生药害,随着用药量增加药害加重。二是配药方法不当。不按二次稀 释法配药,药物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施药后部分麦叶着药过多,易产生药害。三是混用不 当。唑草酮制剂与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等制剂及有机硅助剂等混用,可能影响唑草酮在 水中的均匀分布,产生药害。混用不当造成的药害近几年时有发生。四是施药浓度过高。 2009年麦田春季化除时,黄冈沿江等地有较大面积的小麦在施用唑草酮制剂与麦极的混配 剂后受到不同程度的药害,轻者麦叶发黄、出现药斑;重者麦叶枯死,部分处于1-2叶期的麦 苗由于叶片严重损伤而死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59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