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零价纳米铁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6298.6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3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宜;方慧莹;常青龙;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陈龙梅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零价 纳米 强化 污泥 消化 甲烷 方法 | ||
一种用零价纳米铁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先将厌氧消化污泥pH调节为6.8‑7.2;在N2的保护下将污泥装入厌氧反应瓶,通N2至ORP小于‑300mV,同时投加入零价纳米铁,使零价纳米铁浓度为100‑1000mg/L,将厌氧反应瓶置于摇床中进行厌氧消化,设定摇床转速为150‑180rpm,厌氧消化反应15‑20天,选用气相色谱法沿程测定气相中甲烷的浓度,采用气相平衡法测定甲烷产气量,从而通过计算得到甲烷体积。本发明不需要额外能源的输入,而且与普通铁粉相比用量少,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比,该方法适用于厌氧消化污泥和剩余污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零价纳米铁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展的实施,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干污泥的年排放量约为150万吨,且年增长率大于10%,占我国总固体废弃物的3.2%。然而,“重水轻泥”观念使大量未完全稳定化的污泥直接排放,污泥直接排放不仅引起了环境的二次污染,还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物降解过程,在产甲烷菌和非产甲烷菌的共同作用下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甲烷,是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该过程包括水解发酵段、产氢产乙酸段和产甲烷段三部分,相互联系,共同影响厌氧消化效果。然而传统的厌氧消化技术存在反应速度慢、停留时间长(20-30天)、产甲烷效率低,有机物降解率低等缺点,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厌氧消化的三个阶段中,水解酸化段及产甲烷段是厌氧消化过程中主要的限速步骤。水解阶段是指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在水解发酵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甘油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水解的充分程度直接决定了最大能源回收率。由于水解不充分,消化后污泥中仍残留有大量蛋白质及纤维素等有机物,造成了能源浪费的同时也不利于污泥的减容。甲烷化阶段是厌氧消化的最后一步,是实现资源化的关键步骤。根据反应基质的不同,共有三种产甲烷途径,分别以乙酸、H2/CO2及甲基化合物为底物,且以前两种反应途径最为常见。研究表明,在厌氧消化系统中约70%的CH4产自乙酸,伴随产生大量的CO2,从而降低了沼气中CH4的浓度。
目前,常见的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是污泥强化预处理方式,该污泥强化预处理方式有超声波、热处理、臭氧、酸碱等物理化学方法,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厌氧消化时有机物的水解酸化速率,有利于后续产甲烷过程的进行。然而,上述污泥强化预处理方式均属于预处理技术,既增加了污泥处理的步骤,同时又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缺点。例如,最常见的热处理技术,虽然对污泥的降解率有所提升,但提升效果并不大,最高仅为20%左右,而且,即使对热处理后的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消化后的污泥中有机物的残留量依就接近5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用零价纳米铁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降解不彻底,产甲烷效率低以及污泥强化预处理方式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零价纳米铁(NZVI)作为一种强还原剂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能够处理多种难降解污染物,从而可以强化厌氧消化过程。零价纳米铁能够在厌氧条件下析氢腐蚀,为厌氧微生物提供电子,降低氧化还原电位,调节pH,为产甲烷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并且溶解的二价铁离子是微生物所需的重要物质,也是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与普通的零价铁相比,零价纳米铁由于其更高的反应活性,能够处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从而实现微生物破壁,有效释放胞内有机物,强化厌氧消化过程的水解、酸化效率,从而提高产甲烷效率,最终实现能源的有效回收。本发明采用调节零价纳米铁(NZVI)的投加方式(包括投量及投加时间)强化厌氧消化过程,达到总体提高厌氧消化效果,增加能源回收的目的。
具体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6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子铁心翻身装置
- 下一篇:具接地装置的端子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