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7394.2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4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舒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2 | 分类号: | B01D36/02;C02F9/08;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009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收集 处理 装置 | ||
1.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单元(10),第一过滤单元(20),第二过滤单元(30);
所述分流单元(10)的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水口(102);
所述分流单元(10)内部设置过滤斗(103),且所述过滤斗(103)的外壁与所述分流单元(10)的内壁接触,所述过滤斗(103)的底部设置排水器,且所述排水器内部设置浮球阀(104),所述过滤斗(103)与第一过滤单元(20)相邻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出水口(105);
所述第一过滤单元(20)内至少包括两面第一透水墙,所述第一过滤单元(20)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0)相邻的侧壁为第二透水墙;
所述排水器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通过第一出水口(102)连通市政污水口,所述浮球阀用于在排水器内水压力作用下压住排水器的排水口;
所述进水口(101)与所述分流单元(10)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斗(103)与所述分流单元(10)顶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分流单元(10)的底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一出水口(102)的开口位于所述倾斜面下端;
设置在所述过滤斗(103)底部的排水器为锥形,所述锥形最低端设置浮球阀门,且所述锥形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倾斜面上表面不接触;
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杀菌单元(40);所述杀菌单元(40)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20)顶部;
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50);所述检测单元(50)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0)相邻,且所述检测单元(50)的侧壁上设置第三出水口(501),其中,设置所述第三出水口(501)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0)相邻的侧壁相互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斗(103)采用防锈材料制成,且所述过滤斗(103)的顶部设置提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墙的组成材料为沸石滤料,且所述沸石滤料的粒径介于0.8mm~1.2mm;
所述第二透水墙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透水墙的厚度,且所述第二透水墙的高度均大于所述第一透水墙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墙的组成材料为石英砂滤料,且所述石英砂滤料的粒径介于0.5~1.2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20)包括三面第一透水墙,其中,第一面第一透水墙(20-1)的厚度均大于第二面第一透水墙(20-2)和第三面第一透水墙(20-3)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未经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73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