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油基钻井液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8084.2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倪红坚;马搏;孟庆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G1/04;E21B2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 代理人: | 黄晓敏;于正河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钻井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废弃油基钻井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热力预处理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方式对废弃油基钻井液进行处理,先对废弃油基钻井液进行预处理,实现固液分离和水分排出后,破除废弃废弃油基钻井液乳化状态,再采用带有挟带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将油质成分从废渣中萃取出来,其具体过程为:
(1)、将井口流出的废弃油基钻井液通入振动筛,实现固液初步分离得到废液和含油废屑,废液返排入泥浆池中重复使用;
(2)、将步骤(1)的含油废屑送入干燥机,在80-100℃下进行干燥,使含油废屑中的湿份蒸发,得到含油干废渣;
(3)将步骤(2)得到的含油干废渣送入含有挟带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进行间歇式萃取得到萃取相和萃余相,萃取温度为30-60℃,萃取压力为10-28MPa,CO2流速为1-8ml/min;挟带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体积流量比为1:5-20;
(4)步骤(3)中萃取后的萃取相进入分离罐进行等温降压分离,分离温度为35-80℃,压力为5-10MPa,分离出的油组分进入油回收罐回收利用,二氧化碳进入冷凝器循环使用;萃取后的萃余相含油量小于500mg/kg,能直接排放或作为建筑用材,实现对废弃油基钻井液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弃油基钻井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二氧化碳储罐、阀门、冷凝器、增压泵、调压罐、热水浴、第一放空阀、压力温度数据采集系统、搅拌叶轮、萃取釜、加热线圈、冷水浴、分离罐、油回收罐、湿式流量计、第二放空阀和单向阀;二氧化碳储罐和冷凝器之间设有阀门,冷凝器和增压泵管道连通,冷凝器将二氧化碳储罐中的二氧化碳变为液态,便于增压泵增压;增压泵与调压罐通过单向阀管道连通,调压罐作为缓冲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升温;调压罐放置在热水浴中,调压罐与萃取釜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放空阀,萃取釜为萃取容器,萃取时设置2-3个同样尺寸的萃取釜交替使用;搅拌叶轮设置在萃取釜内,对被萃取物进行定量搅拌,以增大接触面,强化萃取效果;萃取釜的外侧安装有加热线圈;萃取釜与分离罐管道连通,分离罐放置在冷水浴中,分离罐的下端与油回收罐管道连通,油回收罐从分离罐中回收萃取的油组分;调压罐、萃取釜和分离罐内均设置有温度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分别与调压罐、萃取釜和分离罐内的温度压力传感器连接,并分别记录其温度压力,调节温度;分离罐的上端与湿式流量计连接,分离罐分离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湿式流量计和放空阀控制,重复进入冷凝器或经放空阀排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弃油基钻井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挟带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乙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弃油基钻井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废弃油基钻井液是指钻井过程中由油基钻井液携带出井口,是一种由油、水、沥青、钻屑、高分子化合物和其它杂质构成的乳状物质,经预处理后,废渣含油率为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80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
- 下一篇:菱角皮填料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