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结构护眼灯泡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8607.3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志健 |
主分类号: | F21K9/232 | 分类号: | F21K9/232;F21V3/04;F21V23/06;F21V25/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结构 护眼 灯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用具,尤其是一种复合结构护眼灯泡。
背景技术
灯具新国标GB7000.1-2015明确了蓝光危害要求,其明确规定带有整体式LED或LED模块的灯具应根据IEC/TR62778进行蓝光危害评估,对于儿童用可移式灯具和小夜灯,在200mm距离处测得的蓝光危害等级不得超过RG1;这给灯具的制造标准增设了人体健康方面的评估参照。
近年灯具的护眼概念在市场上得以推广,越来越多的灯具灯泡冠以护眼理念,但这些灯泡多以荧光灯或LED光源为主,其光谱分布与自然光有较大差异,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此外,LED光源所发的初始光线中含有较多的蓝光成份,虽然厂家采用了荧光粉来削减蓝光,但如果荧光粉涂层质量不佳或受损,则LED蓝光很容易溢出,严重时会使灯具的蓝光值超出新国标限定;而荧光灯除了存在频闪,其发光原理是发出紫外线,通过荧光粉转化为可见光,若荧光粉层不可靠,其光线成分也对人体不利。
白炽灯的光线最接近自然光,其显色指数为100,在光谱分布上其蓝光成份在民用光源中是最少的,其光线无须处理就可以从根本上符合新国标的蓝光限制要求,无须采用额外技术手段来削减蓝光;但由于白炽灯光效低,正逐步淡出市场,作为白炽灯的技术改进,卤素灯的发光原理与白炽灯相同,更有着光效提高、寿命延长的优点,其光线也无须处理就可以达到新国标的蓝光限制要求,同时卤素灯的红外光成份较白炽灯低,人在使用时眼睛不易干涩,且整体光谱更多落在可见光范围之内,显色效果更佳,但其高热发烫及不易安装使用的缺陷并未克服。如何把卤素灯更好地作为护眼灯具,是一个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结构护眼灯泡,使用卤素灯作为仿自然光的光源以实现现代家居光源的健康护眼理念,同时以复合结构克服了卤素灯应用于家居照明时的高热发烫缺陷,可以把卤素灯安全地作为家庭护眼照明光源使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结构护眼灯泡,所述复合结构护眼灯泡包括卤素灯珠、芯柱、导丝和泡壳,所述泡壳罩于卤素灯珠、芯柱和导丝上形成一全密闭的内腔,所述导丝和卤素灯珠固定于芯柱处,导丝一端连通外部电源,另一端与卤素灯珠相连为其供电,所述导丝上设有保险熔断装置。
所述泡壳的全密闭内腔处,内腔中填充氮气或惰性气体,所述卤素灯珠、芯柱和导丝置于泡壳内腔中。
所述泡壳以经过磨砂处理的透明材料成型。
所述卤素灯珠所需供电为220伏交流电。
所述复合结构护眼灯泡为螺口灯泡或卡口灯泡。
所述复合结构护眼灯泡的芯柱设有支架,所述导丝和卤素灯珠以支架固定于芯柱上。
本发明采用卤素灯珠作为光源,卤素灯珠是传统白炽灯的改进,采用了卤钨循环技术,在延长灯具寿命的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白炽灯光谱特征,与荧光灯和LED光源相比,其光谱是连续、平滑的曲线,而非发散型曲线,接近自然光,显色效果好,让使用本灯泡的灯具更容易实现仿自然光照明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中,复合结构护眼灯泡包括卤素灯珠、芯柱、导丝和泡壳,所述泡壳罩于卤素灯珠、芯柱和导丝上形成一全密闭的内腔,该结构为卤素灯珠提供了防护层,由于卤素灯珠的散热表面积远小于泡壳面积,当灯珠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气体对流传导至散热面积较大的泡壳时,泡壳温度将远小于灯珠温度,人手即使触及也不会被烫伤,大大提升了卤素灯具的安全性。
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卤素灯为发光体,其发光体所发光线的蓝光占比较小,符合灯具新国标GB7000.1-2015的蓝光限制要求,无需使用额外的化学涂层来对光线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产品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即使是小规模生产的厂家也能制造出符合新国标蓝光限定的产品,而且产品由于光源发光原理与LED光源不同,因此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因老化而使蓝光含量超标。
本发明中,泡壳的内腔密闭,所述卤素灯珠、芯柱和导丝置于泡壳内腔中,该设计提供了防尘结构,灯泡工作环境中的灰尘会被泡壳阻挡,不会落至灯珠上,保障了卤素灯珠的发光面清洁,也保证了卤素灯珠的散热面散热通畅,有效避免高温灯珠因表面积尘造成的冷热不均而破裂,此外由于泡壳温度低且不接电,因此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直接清洁灯泡表面,给清洁工作带来便利,而且在该结构下,即使卤素灯珠裂开,灯珠内的化学物也会被泡壳包裹而不外泄,进一步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志健,未经潘志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8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