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焊道带极电渣焊机头装置和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0488.5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8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战利;唐麒龙;白德滨;郝路平;赵德民;赵宝;周坤;杨永波;王永江;白鹰;张善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5/00 | 分类号: | B23K25/00;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72 | 代理人: | 王宇杨,陈琳琳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焊道带极电渣焊 机头 装置 焊接 方法 | ||
1.一种直焊道带极电渣焊机头装置,包括随动跟踪机构(1)、W型跟踪轮电动升降机构(2)、电动纠偏机构(3)和带极电渣焊机构(4),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动跟踪机构(1)包括底座(9)、上连接架(10)、第一直线导轨副(5)、对中气缸(8)、定位柱(6)、锁紧气缸(7)和位置检测传感器(37),所述底座(9)与焊接设备(38)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架(10)通过第一直线导轨副(5)与所述底座(9)滑动连接,所述对中气缸(8)安装于底座(9)上,所述定位柱(6)固定连接在底座(9)上,所述锁紧气缸(7)和位置检测传感器(37)固定在底座(9)上;
所述W型跟踪轮电动升降机构(2)包括侧立座(11)、减速电机、滚轴丝杆组件(12)、第二直线导轨副(13)、W型跟踪轮(15)、跟踪轮夹持机构(16)和压力传感器(14),带极焊枪(27)通过上连接架(10)实现左右自由滑动;所述上连接架通过锁紧气缸(7)实现锁定;所述侧立座(11)固定连接在随动跟踪机构(1)的上连接架(10)上,所述减速电机与滚轴丝杆组件(12)通过第二直线导轨副(13)连接在侧立座(11)上,所述W型跟踪轮(15)通过跟踪轮夹持机构(16)和压力传感器(14)和减速电机以及滚轴丝杆组件(12)相连;所述W型跟踪轮(15)包括一个或前后两个跟踪轮;
所述带极电渣焊机构(4)包括带极焊枪(27),所述带极电渣焊机构(4)和所述W型跟踪轮电动升降机构(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焊道带极电渣焊机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焊道带极电渣焊机头装置还包括电动纠偏机构(3),所述电动纠偏机构(3)包括激光笔(23)和摄像头(22);所述激光笔(23)和摄像头(22)通过支架连接在主连接架(19)上;所述电动纠偏机构还包括由减速电机横移组件(17),所述减速电机横移组件(17)安装在侧立座(11)上,过渡连接板(18)安装在减速电机横移组件(17)的直线导轨副上,所述带极电渣焊机构(4)通过过渡连接板(18)和所述W型跟踪轮电动升降机构(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焊道带极电渣焊机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极电渣焊机构(4)包括主连接架(19)、带极送丝机组件(20)、送丝机夹持固定组件(21)、焊剂斗组件(24)、焊剂嘴(25)、焊带(26)、隔热板(28)、焊带定位导向装置(29)、焊带驱动箱(30)、压力调节钮(31)、焊剂回收嘴(32)、回收嘴固定调节杆(33)和回收嘴紧固夹;
所述带极送丝机组件(20)通过送丝机夹持固定组件(21)和主连接架(19)绝缘连接;所述焊剂斗组件(24)、焊带定位导向装置(29)及回收嘴固定调节杆(33)绝缘连接在主连接架(19)上;所述焊带驱动箱(30)和带极送丝机组件(20)通过绝缘定位板进行连接,且送丝机的驱动轮和焊带驱动箱(30)的主动轮之间利用链轮来传动;所述焊剂嘴(25)、带极焊枪(27)和隔热板(28)连接在焊带驱动箱(30)上;
随动跟踪机构(1)的上连接架(10)和带极电渣焊机构(4)的主连接架(19)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级导带槽(36)和二级导电槽(35)。
4.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装置进行焊接的方法,包括:
焊接开始前,将W型跟踪轮(15)的中心线、焊带(26)的中心线和坡口的中心线调节到一条直线上,后移动至焊接位置;向W型跟踪轮(15)施以压力10~20kgf使之始终沿着内坡口移动,从而实现带极焊枪(27)始终在合适的位置进行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熄弧端,当位置检测传感器(37)检测到熄弧板时,W型跟踪轮(15)的预置压力逐渐减为零,此时随动跟踪机构(1)在锁紧气缸(7)的作用下锁紧,带极焊枪(27)沿着现有的轨迹进行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摄像头、激光笔和焊接位置调整至同一直线,并利用电动纠偏机构(3)进行左右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未经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048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