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丁腈橡胶共混弹性体微孔发泡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0916.4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1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秀;张昕;姜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9/02;C08K13/02;C08K3/26;C08K3/06;C08K3/22;C08K5/3437;C08K5/40;C08K5/47;C08K3/04;C08K5/14;C08J9/12;B29C69/00;B29K105/04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胺 丁腈橡胶 弹性体 微孔 发泡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胺/丁腈橡胶共混弹性体微孔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泡材料的组分重量份数如下:丁腈橡胶40‑80份,聚酰胺(PA)20‑60份,填料0‑100份,增塑剂0‑50份,硫化剂0.5‑4份,促进剂0‑5份,防老剂1‑3份,防焦剂1‑4份,共混发泡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使用密炼机、开炼机等设备对发泡材料的组分进行共混,通过微孔发泡、辐射交联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发泡与交联,最后通过切割、冲切、磨削和复合等加工手段把发泡材料加工成各种规格的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酰胺/丁腈橡胶共混弹性体微孔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NBR(丁腈橡胶)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丁腈橡胶主要用于制造耐油橡胶制品,它可以在120℃的空气中或在150℃的油中长期使用。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气密性及优良的粘结性能。广泛用于制各种耐油橡胶制品、多种耐油垫圈、垫片、套管、软包装、软胶管、印染胶辊、电缆胶材料等,在汽车、航空、石油、复印等行业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弹性材料。
聚酰胺俗称尼龙,它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聚酰胺可由内酸胺开环聚合制得,也可由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等得到的。聚酰胺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
发泡材料主要分为软质发泡材料与硬质发泡材料,软质发泡材料质量轻、柔软度好,具备缓冲、吸音、吸震、保温、过滤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汽车、体育休闲等行业。硬质发泡材料与软质发泡材料一样密度很低、但具有很高的强度,适用于要求材料轻、强度高的高端领域,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游艇、航空航天、建筑节能等行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酰胺/丁腈橡胶共混弹性体微孔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油性、气密性及优良的粘结性能,而聚酰胺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能。两者共混以后能够获得更优的综合性能,制成不同规格的产品,应用于包装材料、土木、建筑、车辆、船舶、绝热、保温、隔音、防潮领域。
一种聚酰胺/丁腈橡胶共混弹性体微孔发泡材料,其配方如下:丁腈橡胶40-80份,聚酰胺(PA)20-60份,填料0-100份,增塑剂0-50份,硫化剂0.5-4份;硫化促进剂0-5份,防老剂1-3份,防焦剂1-4份。
丁腈橡胶包括普通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
聚酰胺包括三元共聚尼龙及长碳链尼龙。
填料为炭黑、白炭黑、碳酸钙、短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增塑剂为石蜡油、环烷油、邻苯二甲酸二辛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硫化剂为硫磺或DCP中的一种;
硫化促进剂为D,DM,TMTD,TAIC、CBS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老剂为TK100、N-苯基-N`-环己基对苯二胺(4010)、4020中的任一种;
防焦剂为N-环己基硫代钛酰亚胺(CTP)。
所述配方还包括活性剂,所述发泡剂2-10份,所述活性剂0.5-4份。
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AC)、4,4'-氧双苯磺酰肼(OBSH)中的任一种;
活性剂为氧化锌;
一种聚酰胺/丁腈橡胶共混弹性体微孔发泡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1)混炼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09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