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路复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孩子节点数据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4592.1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6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沙超;沈天呈;仲莲花;杨瑞;吴敏;顾焕钊;张海涛;王汝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路复用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孩子 节点 数据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传感网固定区域内首领节点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计算机网 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的交叉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堆传感节点设备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感知、传输、接受、存 储周边信息,并能够收集温度、光照、压力,音频视频等信息发送给目的节点。对于密集分布 的无线传感网而言,往往以链状、树状、网状及星型等结构开展网络部署与信息交互。这其 中,以多跳多径的簇树状数据收集模式最为典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 展,具备感知能力的混合无线传感网,逐渐成为了泛在网络体系的重要前端。如何在现有体 系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数据融合、数据聚合等方式,提高混合无线传感网的感知数据质 量,已经并必将进一步成为提升其执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面对数据量更为庞大的 混合无线传感网,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避免数据传输时延,同样是需要 重点研究的方向。
无线短距离通信在传感器网络中有大量应用,当一条物理信道的传输能力高于一 路信号的需求时,该信道就可以被多路信号共享,复用就是解决如何利用一条信道同时传 输多路信号的技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的频带或者时间资源,提高信道利用率。信号多 路复用有两种常用的方法: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时分复用通常用于数字信号 的多路传输,它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也能达到多路传输的目 的。它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简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 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节点)使用。频分复用可以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多路传输,它 是一种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在FDM中,信道的带宽被分成多个相互不重叠的频段 (子通道),每路信号占据其中一个子通道,并且各路之间必须留有未被使用的频带(防护频 带)进行分隔,以防止信号重叠。
传统的节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常常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即节点按照不同时隙向首 领节点传送采集到的信息。当节点数量较多时,该方法将会耗费大量传输时间,同时首领节 点接收信息延时会变长,从而降低全网工作效率,缩短网络的生命周期。而本发明能够很好 地解决上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基于多路复用的无线传感器网 络孩子节点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在孩子节点向首领节点传输信息时采用新的复用技术来 代替以往的时分复用,并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提高节点工作效率,从而延长网络生命 周期。该方法在节点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以往均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即每个节点占用一个 时隙,在某一时隙内只允许一个节点传输数据,其他节点在这一时隙内均处于等待状态。这 样会造成节点信道利用率不高,在每一时隙始终只有一个节点在工作,从而造成节点数据 传输时延加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路复用的无线传感器网 络孩子节点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网络部署阶段
步骤1:让节点分布在边长为L米的正方形区域中,并把两种不同类型的节点部署 在网络中,一种为标量节点,用以感知并收集数据量较小的标量信息;另一种矢量节点,用 以收集数据量较大的矢量信息。
步骤2:距离正方形区域正上方H米处部署一个基站,其用来汇聚正方形区域中所 有收集到的感知信息。
步骤3:由于标量节点只收集一些数据量比较少的信息,而矢量节点收集到的音频 视频信息数据量一般很大,故规定每个特定区域中选择两个标量节点充当首领节点,(即矢 量节点不可充当簇头)分别称为主首领节点和次首领节点。主首领节点负责收集区域中标 量节点上传的数据,次首领节点负责收集区域中矢量节点上传的数据。
第二阶段:网络区域划分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4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