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润滑油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5192.2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4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德;彭芬;张海荣;熊莲;郭海军;王璨;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盱眙凹土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117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预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废润滑油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氧化脱色、絮凝、破乳、沉降、分离。本发明能去除废润滑油中的胶质、沥青质、金属粉末、灰分等杂质,得到透亮的预处理油,工艺简单,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且絮凝后产生的废渣进行再加工用于油墨等方面,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适合我国废润滑油再生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的国情。
技术领域
本说明涉及石油化工行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高温、高压等环境下自身氧化,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使润滑油中含有醛、酮、树脂、沥青胶态物质、碳黑以及有机酸、盐、水、金属碎屑等杂质,导致润滑油的性能发生改变,润滑油甚至失去了减少摩擦、冷却降温、密封隔离、减轻振动等功效。所以,润滑油在用过一定时间后,当变质达到一定程度,必须更换。然而人们对废润滑油认识的缺乏,导致废润滑油被用作燃料直接燃烧或直接丢弃到环境中,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废油中变质的只是其中部分烃类,约占 10%~25%,其余大部分烃类组成仍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所以对废润滑油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使资源得到重复再利用,而且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废润滑油中不仅存在各种氧化产物,主要是羧酸类、羧酸酯类、醛类、酮类、醇类、过氧化物等,还含有水分、金属微粒、炭粒、灰尘、油泥、添加剂、残渣沥青及机械杂质等非理想组分,其严重影响废润滑油再炼制后续加工的各个过程,如加氢精制、蒸馏、膜分离技术等。废润滑油进行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时,非理想组分会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失活;废润滑油蒸馏时热处理作用破坏了清净分散剂,导致废润滑油中悬浮的固体杂质沉积在塔板、填料和炉管上,堵塞通道,结垢生焦;废润滑油通过膜分离技术再生时,薄膜孔道极易被杂质污染或堵塞,影响分离效果。废润滑油的预处理几乎是所有废润滑油再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但工业上大都仅以简单的沉降、过滤、离心等作为废润滑油精制的预处理过程,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方法,该方法适合于所有类型废润滑油的预处理,所需设备投资少,预处理工艺简单,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预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将废润滑油经过氧化脱色、絮凝、破乳、沉降、分离处理,得到预处理油;所述氧化脱色是先加碱溶液使废润滑油为碱性,然后加氧化剂使其在60 ℃~100 ℃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1.0 h~5.0h;所述絮凝是在氧化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絮凝剂,在60 ℃~100 ℃搅拌1.0 h~5.0 h;所述破乳是在絮凝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破乳剂,在60 ℃~100 ℃搅拌1.0 h~5.0 h;所述沉降是将破乳后的混合物放入沉降罐中进行沉降,沉降时间为4 h~12 h,沉降温度为40 ℃~95 ℃;所述分离是沉降后的油和杂质进行分层分离,油在上层,杂质在下层。
其中,所用的碱为烧碱、纯碱或氢氧化钾;所用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钠、双氧水、氯化铝、氯化钾或过氧乙酸;碱的投加量为废润滑油质量的1.0%~9.0%,氧化剂的投加量为废润滑油质量的5%~20%。
其中,所述絮凝剂的用量为废润滑油质量的1.0%~9.0%,絮凝剂为聚硅酸硫酸铁、两性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双氰胺甲醛树脂、阳离子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其中,所述破乳剂的用量为废润滑油质量的1.0%~9.0%,破乳剂为SP型破乳剂、AP型破乳剂、AE型破乳剂、AR型破乳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需设备投资少,预处理工艺简单,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依以下步骤预处理废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盱眙凹土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盱眙凹土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5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