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EDTA容量法测定矿物中铅含量时消除铋干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6124.8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海;施意华;尹昌慧;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6 | 分类号: | G01N31/1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edta 容量 测定 矿物 含量 消除 干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分析测试技术,具体涉及使用EDTA容量法测定矿 物中铅含量时消除铋干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铅的多金属矿石及合金是铅冶炼和加工工业中十分重要的原材料。对 于指导矿山开发及选矿企业加工生产而言,准确测定多金属矿石及合金中的 铅(Pb)含量尤为重要。用于测定铅的方法很多,对于铅矿石(铅含量≥5%)而 言,铅含量分析测定方法通常选用EDTA容量法。然而,在采用铅精矿的现 有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含铋的铅矿石及合金的铅含量时,大量铋的存在会 产生较大干扰,申请人认为这是因为铋部分水解形成的碱式硫酸铋与硫酸铅 发生共沉淀,使得在EDTA络合滴定铅的同时铋也消耗了EDTA,从而使分 析结果偏高。现有技术中尚未发现有通过加入2,3-二巯基丙醇(BAL)来消除铋 的干扰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EDTA容量法测定矿物中铅含 量时消除铋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消除矿物中铋对铅含量测定的影响, 且准确度高、精确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使用EDTA容量法测定矿物中铅含量时消除铋干扰的方法,该方法以矿 物为试样,包括试样消解步骤、赶酸步骤、形成硫酸铅沉淀步骤、硫酸铅沉 淀溶解步骤以及滴定步骤,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对经硫酸铅沉淀溶解步 骤所得的乙酸铅溶液进行滴定之前,加入2,3-二巯基丙醇(简称BAL)。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2,3-二巯基丙醇的加入体积(VBAL)与乙酸铅溶 液中铋离子含量(MBi)的比例为:0.125~0.3ml:1mg,更优选为0.2~0.3ml: 1mg。
本发明所述方法适用于需要检测试样中铅的含量,且试样中同时含有铋 的情况,优选适用于铅含量≥1%且铋含量≥0.1%的矿物或合金,尤其适用于 铅含量≥5%且铋含量≥0.5%的矿物或合金。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的矿物可以是选自铅含量≥1%且铋含量≥0.1% 的多金属矿石、铅精矿和铅合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为了使2,3-二巯基丙醇更均匀的分散于乙酸铅溶液中,进一步降低铋离 子对铅检测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铅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优选是将 2,3-二巯基丙醇以2,3-二巯基丙醇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到乙酸铅溶液中。申请人 在试验的基础上认为,将2,3-二巯基丙醇用水配制成浓度为1~40v/v%的2,3- 二巯基丙醇溶液再加入到乙酸铅溶液中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将2,3-二巯 基丙醇配制成浓度为5~15v/v%的2,3-二巯基丙醇水溶液再加入到乙酸铅溶 液中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当乙酸铅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时,为了避免铁离子在铅含量检测时产生干 扰,优选是在加入2,3-二巯基丙醇的同时加入抗坏血酸(可以固体或水溶液的 形式加入)。申请人在试验的基础上认为,抗坏血酸的加入量为乙酸铅溶液中 铁离子摩尔量的1倍以上,优选为乙酸铅溶液中铁离子摩尔量的1.5倍。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除了在滴定步骤之前加入2,3-二巯基丙醇之外,其 它所述的消解步骤、赶酸步骤、形成硫酸铅沉淀步骤、硫酸铅沉淀溶解步骤 以及滴定步骤的具体操作均与现有技术相同。
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样消解:以矿物为试样,按现有常规方法对试样进行消解;
2)赶酸:按现有常规方法除去用于消解试样所用的酸;
3)形成硫酸铅沉淀:向经上述步骤2)处理所得的物料中加水,煮沸后冷 却,加入适量甲醇或乙醇,静置直至硫酸铅沉淀完全;
4)硫酸铅沉淀溶解:上述步骤3)所得反应物用慢速滤纸过滤,将滤纸及 滤纸上的沉淀置于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二甲酚橙指示剂,煮 沸,冷却,得到乙酸铅溶液;
5)滴定:向步骤4)所得的乙酸铅溶液中加入2,3-二巯基丙醇,用水稀释 后,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亮黄色,记录消耗的EDTA标准 溶液的体积,并按下式计算试样中铅的含量:
ω/10-2=VS×fT/mS/10
其中:fT=mB/V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61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