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慢速裂纹增长的聚乙烯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8988.3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鲍光复;徐振明;傅勇;姜志荣;陆小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F210/16;C08F210/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004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慢速 裂纹 增长 聚乙烯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耐慢速裂纹增长的聚乙烯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乙烯管材以突出的耐化学腐蚀性、耐低温性、耐热和耐磨及焊接性能、对输送介质无污染、制造安装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燃气输送、供水、排污、供热、农业灌溉和矿山细颗粒固体输送等领域。除要求具有上述性能外,对压力管道用聚乙烯树脂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慢速裂纹增长(Slow crack growth,简称SCG)性能。
聚乙烯管材按照破坏形式主要分为3种方式:(1)韧性破坏;(2)脆性破坏;(3)氧化破坏。脆性破坏是管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破坏的主要形式,是由材料在较低应力条件下引起的慢速裂纹增长所致。慢速裂纹增长是在较低应力的条件下发生的分子链滑移,并且没有发生分子的断链。分子链的解缠结是材料发生慢速裂纹增长破坏的原因。
GB/T 18476-2001规定了采用切口试验法来评价材料的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的方法。管材耐裂纹慢速增长的能力用切口管材静液压试验的破坏时间来表示。CN200710114113.4中公开了一种管材用聚乙烯树脂,为单反应器生产的单峰分子量分布聚乙烯树脂,其切口管材静液压试验的破坏时间为200~500h。该发明公开的管材用聚乙烯树脂的切口管材静液压试验破坏时间较短,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一般。普通双峰PE100级聚乙烯管材料的切口管材静液压试验的破坏时间约为500h,切口管材静液压试验破坏时间也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管材的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欠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耐慢速裂纹增长的聚乙烯管材料的制备方法,使制得的聚乙烯管材料具有优良的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并且切口管材静液压试验的破坏时间长。
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采用釜式淤浆法三反应器串联工艺,在聚合条件下将乙烯与催化剂相接触。 在第一反应器中生成低分子量乙烯均聚物,在第二反应器中使乙烯与含有3~6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生成高分子量的乙烯共聚物,在第三反应釜中使乙烯与含有3~6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生成超高分子量的乙烯共聚物,最终得到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改善的聚乙烯管材料。
具体如下:
一种耐慢速裂纹增长的聚乙烯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连续淤浆法三反应器串联工艺,以己烷为溶剂,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在第一反应器中加入乙烯和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生成低分子量乙烯均聚物,乙烯加入量为三个反应器中乙烯加入总量的35-55wt%,氢气/乙烯体积比为1.0-6.0;
(2)在第二反应器加入乙烯和α烯烃共聚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量乙烯共聚物,乙烯加入量为三个反应器中乙烯加入总量的35-55wt%,氢气/乙烯体积比为0.05-0.5,α烯烃共聚单体加入量为三个反应器中乙烯加入总量的1.0-3.0wt%;
(3)在第三反应器中加入乙烯和α烯烃共聚单体,进行聚合反应,乙烯加入量为三个反应器中乙烯加入总量的10-30wt%,氢气/乙烯体积比为0.02-0.2,α烯烃共聚单体加入量为三个反应器中乙烯加入总量的0.5-1.5wt%;
(4)将步骤(3)得到产物与溶剂分离,并进行干燥、挤压造粒后,得到聚乙烯管材料产品。
进一步,步骤(1)中,第一反应器中,聚合反应温度为70-90℃,压力为0.35~0.95MPa。
进一步,步骤(2)中,第二反应器中,聚合反应温度为70-90℃,压力为0.10~0.60MPa。
进一步,步骤(2)中,α烯烃共聚单体1-丁烯加入量优选为三个反应器乙烯总加入量的2.0-2.5wt%。
进一步,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α烯烃共聚单体为1-丁烯。
进一步,步骤(3)中,第三反应器中,聚合反应温度为60-80℃,压力为0.10~0.50MPa。
进一步,步骤(3)中,α烯烃共聚单体1-丁烯加入量优选为三个反应器乙烯总加入量的1.0-1.2wt%。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8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倾翻辊道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轧机精轧入口导卫衬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