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性抗菌油漆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0089.7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4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201/00 | 分类号: | C09D201/00;C09D5/14;C09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张建生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抗菌 油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性抗菌油漆。
背景技术
抗菌油漆是通过添加具有抗菌功能并能在漆膜中稳定存在的抗菌剂,经工艺加工后,制得具有抑菌和杀菌功能的油漆。纳米抗菌油漆作为一种新型功能的环境友好材料,它是油漆、抗菌剂与抗菌技术结合的产物,既不污染环境,又能长时间保持抗菌和杀菌功效,以及其施工简便等优点,自抗菌油漆问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目前的抗菌油漆,还存在如下问题:1、天然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大量使用,抗菌效果差和抗菌的持久性不足;2、为了提高抗菌效果和延长抗菌油漆的使用时间,油漆涂层应具备疏水性能,但现有具有低表面能的防水油漆基质价格昂贵,限制抗菌油漆的推广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性抗菌油漆,能够解决现有抗菌油漆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水性抗菌油漆,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油漆基体60~80份、纳米氧化锌颗粒10~20份和表面改性纳米无机抗菌粉体20~30份;其中,所述表面改性纳米无机抗菌粉体为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纳米无机抗菌粉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30n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取摩尔浓度比为1:1的硝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的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后密封,然后再置于恒温水浴中静置一段时间,然后去除上清液,将得到的纳米氧化锌底液干燥、研磨,得到所述纳米氧化锌颗粒。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硝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的摩尔浓度为0.15~0.3mol/L,所述恒温水浴的温度为80~90℃,静置时间为6~12h。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无机抗菌粉体为纳米二氧化钛。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30~100n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防水性抗菌油漆,其在油漆基体的基础上,通过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油漆的粗糙度,从而改善其涂层的防水性能,提高油漆的耐久性;其通过表面改性纳米无机抗菌剂的使用,提高了纳米无机抗菌剂与油漆基体的相容性,且纳米无机抗菌剂可显著提高油漆的抗菌和杀菌性能,综合效果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一种防水性抗菌油漆,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油漆基体60份、纳米氧化锌颗粒10份和表面改性纳米无机抗菌粉体20份。
其中,所述油漆基体为本领域常用的市售油漆;
所述纳米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30nm,其制备方法为:取摩尔浓度均为0.15mol/L的硝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的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后密封,然后再置于80℃恒温水浴中静置12h,反应得到含有纳米氧化锌颗粒的混合液,再室温放置1天后去除上清液,将得到的纳米氧化锌底液干燥、研磨,得到所述纳米氧化锌颗粒;
所述表面改性纳米无机抗菌粉体为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30~100nm。
实施例2
一种防水性抗菌油漆,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油漆基体80份、纳米氧化锌颗粒20份和表面改性纳米无机抗菌粉体30份。
其中,所述油漆基体为本领域常用的市售油漆;
所述纳米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30nm,其制备方法为:取摩尔浓度均为0.3mol/L的硝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的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后密封,然后再置于90℃恒温水浴中静置6h,反应得到含有纳米氧化锌颗粒的混合液,再室温放置1天后去除上清液,将得到的纳米氧化锌底液干燥、研磨,得到所述纳米氧化锌颗粒;
所述表面改性纳米无机抗菌粉体为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30~100nm。
上述防水性抗菌油漆,经涂覆后对其涂层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下:水滴在油漆涂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35~142°;油漆涂层在24小时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达95%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0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