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安瓿配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0677.0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3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强;陈煊;罗瑞斯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螭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蒙蒙 |
地址: | 20006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安瓿 配药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安瓿配药器,属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输液器械,该产品由两根弹性输液管连接四根穿刺器,将两个弹性输液管分别固定在两个外接动力单元(如蠕动泵)上,在配药过程中同时提供流体(如:液体、气体)输送,满足快速配制,对于安瓿容量较大且输液容器为玻璃瓶配制时,尤为有利,从而最大限度地方便药液配制,进而可实现快速自动配制药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安瓿配药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输液配药器械。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液配药方式为使用注射器及其他简易的形式手工配药,在配药的过程中,不能连续配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使用普通针头,开启安瓿产生的玻璃微粒进入药液,容易造成病员终身伤害不可避免;在配制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药物、易致敏药物、高活性等药物时,易产生药物溅出和挥发,对于配药人员造成长期伤害,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后果;对于玻璃瓶装输液在配药过程中,配药人员需要多次穿刺输液容器或将注射器针筒与针分离达到使输液容器内气压平衡的目的,才能将较多量药液注入,由于针头暴露在非无菌环境,微生物会污染针头,污染的微生物可能会随着多次穿刺造成输液微生物二次污染;人工操作易受到操作人员精神状态和配药速度要求的影响,国家要求医疗机构配药中心的建立,需要配药方式的革新,以迄自动化、高效率、无污染的配药方式出现。
发明内容
现有一次性输液器材和一次性配药器,配药速度慢,不适应自动化配制,非全封闭配制。对于玻璃瓶装输液在配药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多次穿刺输液容器或将注射器针筒与针分离达到使输液容器内气压平衡的目的,才能将较多量药液注入,为了克服以上缺点,适应自动化配药机的操作,本发明的一种一次性安瓿配药器在配药过程中可维持玻璃输液瓶内气压平衡,便于抽吸药液;本发明适用将安瓿产品内的药物配制至不同包装形式的输液(包括玻璃材质、塑料瓶、塑料软袋)中。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由四根穿刺器、二根弹性输液软管及两个底座组成,所述穿刺器中空,形成内通道,顶端开孔与内通道连通,底端也开孔与内通道连通,所述弹性输液软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穿刺器底端相连通,此组成结构可定义为一个通道,该通道的弹性输液软管可固定在一个外接动力单元(如蠕动泵)上,由外接动力单元提供动力,驱动弹性输液软管内的流体(如:液体、气体)流动;本配药器由两个通道构成,两个通道两端各有两个穿刺器,每端两个穿刺器分别由一个底座固定成并联状态,一端并联穿刺器可插入输液容器内,此端并联穿刺器可定义为输液端并联穿刺器,另一端并联穿刺器可插入安瓿瓶内,此端并联穿刺器可定义为安瓿端并联穿刺器;每个通道的弹性输液软管上分别可加过滤器;
所述一种一次性安瓿配药器设置成使用时安瓿端并联穿刺器插入安瓿瓶中,输液端并联穿刺器刺入输液药物的胶塞并插入输液容器中,安瓿瓶和输液容器的开口均向上;并将两个通道的弹性输液软管分别固定在两个外接动力单元上,两个外接动力单元驱动弹性输液软管,提供双动力双向流体输送,以平衡输液容器内气压,使安瓿内药液顺利快速抽入输液容器中。
所述两个弹性输液软管皆由医用塑料材质(如:医用PVC、TPE、TPU、医用硅胶、医用橡胶管等)制成。
所述安瓿端并联穿刺器材质为医用不锈钢材质或医用PVC等医用塑料材质,两个穿刺器设计为等长,由于在插入安瓿瓶的过程中不会有阻力,且防止刺破安瓿瓶,其末端设计为平头,穿刺器露出底座部分长度可长至10.5cm,以适应现上市最大安瓿,保证安瓿内的药液能够尽可能吸出。
所述输液端并联穿刺器为等长医用不锈钢材质或医用PVC等医用塑料材质,末端设计为尖锐状,穿刺器的长度为露出底座部分长度为8-10mm。
本配药器可方便安装在自动配药系统中,可进行快速配制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螭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螭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0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