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0835.2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沈常宇;楼伟民;申屠锋营;郭园洋;李文军;周佳佳;李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83 | 分类号: | G01N27/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表面 微小 裂纹 检测 装置 | ||
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信号发生器(1)、功率放大器(2)、磁轭(3)、激励线圈(4)、第一水平检测线圈(5)、第二水平检测线圈(6)、垂直检测线圈(7)、示波器(8)组成;激励线圈(4)的匝数为30,激励线圈(4)的直径为15‑20mm;信号发生器(1)产生一个正弦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2)放大后,信号经过激励线圈(4)后会在空间产生磁力线分布,承压设备(9)近表面的缺陷会使磁力线(10)溢出,第一水平检测线圈(5)用于检测全局磁场切向分量,第二水平线圈(6)用于检测局部磁场切向分量,垂直检测线圈(6)用于检测缺陷的深度信息,检测信号通过示波器(8)显示出来,本发明以不同的检测线圈来检测缺陷的不同尺寸信息,提高了缺陷尺寸参数的检测精度,具有可操作性强,创新性好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各类实际工程中。
技术领域
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属于电磁无损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这些设备大多由一些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腐蚀减薄以及应力集中部位开裂往往是这些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主要安全隐患,因此对这些缺陷进行早期检测意义重大。
现有检测技术各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渗透检测技术受温度影响,须预先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检测过程繁琐;磁粉检测技术须预先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检测时可能会对工件造成一定伤害;射线检测技术有一定辐射风险,检测耗时大,检测成本高;超声波检测技术受工件表面光滑度的影响,检测结果很难被永久记录;声发射检测技术易受外来噪声干扰,发射信号易被工件削弱而衰减。漏磁检测技术由磁粉检测技术发展而来,是利用磁现象来检测金属缺陷的一项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方便、可操作性强、检测结果易于获得等优点。
目前的漏磁检测传感器往往用途单一,都是通过同一个传感器来检测缺陷的所有信息。本发明同时开发了两类传感器,用于获得缺陷的深度、宽度信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对于缺陷的尺寸检测,该装置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信号发生器(1)、功率放大器(2)、磁轭(3)、激励线圈(4)、第一水平检测线圈(5)、第二水平检测线圈(6)、垂直检测线圈(7)、示波器(8)组成;激励线圈(4)的匝数为30,激励线圈(4)的直径为15-20mm;信号发生器(1)产生一个正弦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2)放大后,信号经过激励线圈(4)后会在空间产生磁力线分布,承压设备(9)近表面的缺陷会使磁力线(10)溢出,第一水平检测线圈(5)用于检测全局磁场切向分量,第二水平线圈(6)用于检测局部磁场切向分量,垂直检测线圈(6)用于检测缺陷的深度信息,检测信号通过示波器(8)显示出来。
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励线圈(4)、第一水平检测线圈(5)、第二水平检测线圈(6)、垂直检测线圈(7)均由铜丝绕制,铜丝直径为0.2-1mm。
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励电流的幅值大小为0.5-1A,激励频率为10Hz-10KHz。
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平检测线圈(5)长度为40-60mm,第二水平检测线圈(6)长度为10-20mm。
所述的一种承压设备近表面微小裂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磁轭(3)的材料为锰锌铁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0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