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0854.5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8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郑则荣;苏朝兵;仲伟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朱建均 |
地址: | 21115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左侧 后排 靠背 骨架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的说是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检测装置,属于汽车座椅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检测底板、头枕检测组件、提钮检测组件、钢丝检测组件、第一孔位检测组件、第二孔位检测组件和旋转轴检测组件,检测底板上后侧设有多个头枕检测组件,检测底板上后侧设有提钮检测组件,检测底板上后侧和右侧拐角处设有钢丝检测组件,检测底板上右侧后端设有第一孔位检测组件,检测底板上右侧前端设有旋转轴检测组件,检测底板上左侧前端设有第二孔位检测组件。本发明检测快速稳定可靠,成本较低;通过检测装置快速准确的检测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上的各种特殊结构,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避免漏检和误检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的说是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检测装置,属于汽车座椅检测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后排靠背骨架上会加工一些头枕结构和接口结构,在流水线上进行加工后需要对这些头枕结构和接口结构进行检测,以防止不符合加工要求的汽车座椅的后排靠背骨架流出。目前,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同时借助刻度尺进行测量。采用人工的方式检测汽车座椅的后排靠背骨架工作效率低下,影响生产效率,同时也容易产生漏检和误检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装置快速准确的检测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上的各种特殊结构,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避免漏检和误检的情况发生。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底板、头枕检测组件、提钮检测组件、钢丝检测组件、第一孔位检测组件、第二孔位检测组件和旋转轴检测组件,其特征是:检测底板上设有多个骨架本体定位块,多个骨架本体定位块在检测底板上呈口字形均匀分布,检测固定底板上设有多个骨架辅助梁定位块;检测底板上后侧设有多个头枕检测组件,头枕检测组件能够检测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上的头枕结构;检测底板上后侧设有提钮检测组件,提钮检测组件能够检测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上的提钮结构;检测底板上后侧和右侧拐角处设有钢丝检测组件,钢丝检测组件能够检测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本体上的钢丝结构;检测底板上右侧后端设有第一孔位检测组件,第一孔位检测组件能够检测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的孔位结构;检测底板上右侧前端设有旋转轴检测组件,旋转轴检测组件能够检测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的旋转轴结构;检测底板上左侧前端设有第二孔位检测组件,第二孔位检测组件能够检测汽车座椅左侧后排靠背骨架的孔位结构。
进一步的,检测底板的后侧左右两端和右侧设有快速夹定位组件。
进一步的,头枕检测组件包括头枕检测底座、头枕检测块和头枕检测推动手柄,头枕检测底座上滑动连接头枕检测块,头枕检测块后端连接头枕检测推动手柄。
进一步的,提钮检测组件包括提钮检测底座、提钮检测块和提钮检测推动手柄,提钮检测底座上滑动连接提钮检测块,提钮检测块后端连接提钮检测推动手柄。
进一步的,钢丝检测组件包括钢丝检测底座,钢丝检测底座上设有钢丝检测槽。
进一步的,第一孔位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孔位检测底座、第一孔位检测块和第一孔位检测推动手柄,第一孔位检测底座上滑动连接第一孔位检测块,第一孔位检测块后端连接第一孔位检测推动手柄。
进一步的,旋转轴检测组件包括旋转轴检测块座、旋转轴检测块和旋转轴检测推动手柄,旋转轴检测块座上转动连接旋转轴检测块,旋转轴检测块后端连接旋转轴检测推动手柄。
进一步的,第二孔位检测组件包括第二孔位检测底座、第二孔位检测块和第二孔位检测推动手柄,第二孔位检测底座上滑动连接第二孔位检测块,第二孔位检测块后端连接第二孔位检测推动手柄。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0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