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RNA-17-3p和miRNA-19b-1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1391.4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6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殷润婷;张志强;陈向凡;罗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105 | 分类号: | A61K31/7105;A61K31/7115;A61K31/7125;A61K45/06;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rna 17 19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iRNA‑17‑3p和miRNA‑19b‑1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微小RNA miR‑17‑3p或其前体和miR‑19b‑1或其前体的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揭示了miR‑17‑3p和miR‑19b‑1可特异性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且在实体瘤尤其是乳腺癌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此外,本发明的miR‑17‑3p和miR‑19b‑1组合物在体外、体内均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本发明的miR‑17‑3p和miR‑19b‑1组合物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实体瘤的药物,尤其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系列RNA小分子——miR-17-3p和miR-19b-1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miR-17-3p和miR-19b-1在肿瘤血管调控以及体内抗肿瘤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背景技术
微小RNA(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具有转录后调控功能的、序列长度约18~24nt的单链小分子RNA。最早于1993年Lee等报道了在秀丽线虫(C.elegants)体内发现的一种可调节线虫发育的RNA分子,即lin-4(Lee,R.C.等,The C.elegansheterochronic gene lin-4encodes small RNAs with antisense complementarity tolin-14.Cell.1993,75:843-854)。到2000年,相继由Reinhart等(Reinhart,B.J.等,The21-nucleotide let-7RNA regulates developmental timing in Caenorhabditiselegans.Nature.2000,403:901-906)发现不同时期表达的let-7。至目前,miRNA数据库中已收录了数百种人类miRNA序列,其中三分之二已被实验证实。miRNA来源于长度约为1000bp的长链RNA初始转录产物(Pri-miRNA),Pri-miRNA分子在细胞核中经Drosha酶剪切形成长度约60~80nt的具有茎环结构的miRNA前体(Pre-miRNA)。Pre-miRNA转运至胞质后,被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miRNA。miRNA在动植物细胞中通过种子序列的配对程度不同实现对目标mRNA的降解或转录抑制。miRNA在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时续性和组织特异性。基于miRNA的调控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NA可能直接调控上百个基因的表达,此外研究表明目前所发现的miRNA直接参与30%的基因调控,进而广泛的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理病理过程如细胞凋亡、增殖、分化、胚胎发育、机体能量代谢、激素分泌和造血功能以及心肌肥厚等,在肿瘤疾病中,miRNA也作为关键调控因子,参与了肿瘤细胞以及其他相关间质细胞的生化过程。已有的证据显示部分miRNA的表达紊乱或成为推动肿瘤进展的关键,或成为肿瘤恶性程度以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自1971年由美国Folkman医生首次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概念,至今,基于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癌症研究的最热点之一(M.Abdelrahim,S.Konduri,R.Basha,P.A.Philip,C.H.Baker,Angiogenesis:an update and potential drugapproaches(review).Int.J.Oncol.2010.36:5-18),而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策略也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抗癌疗法的优越性,如耐药性发生率极低,药物毒副作用低等。鉴于血管新生对于实体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miRNA在肿瘤血管调控的功能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进一步找到治疗肿瘤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从而为这类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3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