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六冲程H18发动机怠速熄火的节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1449.5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冉玉;曹振华;张春彩;王科;熊晓东;袁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F02B51/04;F02D29/02;F02B75/18;F02B77/1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0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冲程 h18 发动机 熄火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六冲程H18发动机怠速熄火的节能装置,属于动力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发动机旋转的不均衡性而造成传动系的扭转振动,传统上在离合器中采用扭转减振器来达到减振目的。但一方面,该扭转减振器无法法将整个动力传递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到发动机怠速以下,因此在整个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共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扭转减振器弹簧安装半径限制和传递扭矩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很难通过降低弹簧刚度来减少扭振,因此在发动机实用转速范围(1000-2000r/min)之间,难以通过降低减振弹簧刚度来得到更大的减振效果。
双质量飞轮的次级质量与变速器的分离和结合由一个不带减振器的刚性离合器盘来完成,由于离合器没有了减振器机构,质量明显减小。减振器组装在双质量飞轮系统中,并能在盘中滑动,明显改善同步性并使换档容易。
而双质量飞轮将质量一分为二,其中的第二质量(次级质量)能在不增加飞轮的惯性矩的前提下提高传动系的惯性矩,而使共振转速下降到怠速转速以下。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出现共振转速都在发动机运行的转速范围以外。
发明内容
不论是单质量飞轮还是双质量飞轮,其调整发动机输出轴的转矩脉动时,飞轮对发动机输出轴的扭矩高峰值削去不力,但是对于压缩油气时的谷底填的不够。所述削峰填谷不是用削去的峰值的量去填谷,而是将削去的峰向后移动,填谷不够,也就是对发动机输出轴的负扭矩补偿不够,当车子开动时,由于汽车的惯性,发动机不会熄火,但是当怠速时,失去汽车惯性,仅有转动部件的转动惯量补偿压缩油气时的负扭矩,就需要增大转速才能够补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六冲程H18发动机怠速熄火的节能装置,能有效防止发动机怠速时熄火。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六冲程H18发动机怠速熄火的节能装置,包括六冲程H18发动机的输出轴,18个气缸分布在曲轴两侧在水平方向上左右运动,,输出轴旋转360°形成12个周期的转矩脉动,在六冲程H18发动机与飞轮之间的输出轴上设置增强负转矩脉动的组合永磁装置,组合永磁装置包括固定在发动机输出轴上的转动永磁体组件和固定在机架上与转动永磁体配合的固定永磁体组件;
转动永磁体组件由沿圆周交替设置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24块永磁体组成转动永磁体组件;
固定永磁体组件由沿圆周交替设置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24块永磁体组成固定永磁体组件;
转动永磁体组件与固定永磁体组件之间由磁力线穿过气隙产生永磁转矩脉动,转动永磁体组件旋转360°形成12个周期的永磁转矩脉动,每个周期的永磁转矩脉动包括一个正转矩脉动和一个负转矩脉动;
在发动机输出轴上,转动永磁组件的转矩脉动在发动机输出轴上产生的正转矩脉动的旋转角度区域对应发动机在其输出轴上产生的负转矩脉动的旋转角度区域,以抵消发动机在其输出轴上产生的负转矩脉动。
转动永磁体组件由沿圆周交替设置的大小相等、轴向极性相反的24块永磁体组成圆盘状转动永磁体组件;
固定永磁体组件由沿圆周交替设置的大小相等、轴向极性相反的24块永磁体组成圆盘状固定永磁体组件;
转动永磁体组件与固定永磁体组件之间由轴向磁力线穿过轴向气隙产生永磁转矩脉动,转动永磁体组件旋转360°形成12个周期的永磁转矩脉动,每个周期的永磁转矩脉动包括一个正转矩脉动和一个负转矩脉动。
所述在发动机输出轴上,永磁转矩脉动在发动机输出轴上产生的正转矩脉动的旋转角度区域对应发动机在其输出轴上产生的负转矩脉动的旋转角度区域,以抵消发动机在其输出轴上产生的负转矩脉动,指转动永磁体组件的正极中心线与固定永磁体组件的负极中心线对正时为组合永磁装置的0°位置,转动永磁体旋转-7.5°时与发动机的点火位置相对应,发动机点火位置为输出轴的0°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4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