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登高梯与建筑材料提升机两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1566.1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8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中辰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2 | 分类号: | B66F7/02;E06C1/38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登高 建筑材料 提升 两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登高梯与建筑材料 提升机两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 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拆除老旧的土房,投 入到砖瓦房的建设中。目前农村土建的砖瓦房通常为平房或二层楼, 建筑高度并不高,建筑的机械化程度也不高,整个建筑的完成几乎均 是通过人工完成的。在建造砖瓦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建筑材料 提升至高处,并将建筑废料不断的送到地面,同时施工人员也要不断 的登高爬上爬下。
目前,农村土建中的物料提升、废料送至地面均是通过人工通过 手动提升或抛起实现的,这不仅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建筑材料 的手动提升和抛起还可能发生掉落砸伤施工人员,且施工人员的登高 爬上爬下还需单独设置登高工具,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登高梯与建筑 材料提升机两用装置,该登高梯与建筑材料提升机两用装置集合了登 高梯和建筑材料提升机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施工人员的登高爬上爬 下,还能实现建筑材料的提升以及建筑废料的落下,该两用装置不仅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还能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登高梯与建筑材料提升机两用装置,包括登高梯部分和两个 提升机部分,登高梯部分位于中间,两个提升机部分分别位于登高梯 部分的两侧,登高梯部分包括两个第一倾斜支撑部,两个第一倾斜支 撑部之间设置有踏板,提升机部分包括与登高梯部分共用的一个第一 倾斜支撑部、一个第二倾斜支撑部、升降驱动单元、承载部件以及控 制器,第一倾斜支撑部和第二倾斜支撑部之间滑动设置有承载部件, 承载部件能够在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上下升降,升降驱动单元与控 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上设置有上升按钮、下降按钮、停止按钮、增速 按钮和减速按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踏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踏板均匀分 布在第一两个倾斜支撑部之间,踏板通过铰接轴与第一倾斜支撑部固 定,踏板能够绕铰接轴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倾斜支撑部和第二倾斜支撑部之 间焊接有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以及第三支撑轴,第一支撑轴、第 二支撑轴以及第三支撑轴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 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三支撑轴上设置有升降 驱动单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升降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卷扬筒 和钢丝绳,卷扬筒为中空结构,并固定焊接在第三支撑轴上,第三支 撑轴端部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钢丝绳一端与承载部件固 定连接,另一端卷绕在卷扬筒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与登高梯部分共用的第一倾斜支撑部 和第二倾斜支撑部相对设置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滑槽通上通下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承载部件包括承载平台以及滑动部, 承载平台与滑动部焊接固定,滑动部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倾斜支撑部和 第二倾斜支撑部上设置的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每侧的滑块为两组,每 组滑块包括两个滑块,滑块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滑动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登高梯与建筑材料提升机两用装置集 合了登高梯和建筑材料提升机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施工人员的登高 爬上爬下,还能实现建筑材料的提升以及建筑废料的落下,该两用装 置不仅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还能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承载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中辰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湖州中辰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