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2135.7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4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波;明永刚;李启仁;舒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04;F23G5/44;F23L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液气 三态 协同 垃圾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处理炉(1)、滤水装置(2)、鼓风机(3)、第一引风机(4)、第二引风机(5)、气体净化机构和炉渣回收机构;
垃圾处理炉(1)上设有进料口、燃气出口、燃气进口和尾气出口;燃气出口与燃气进口通过第一引风机(4)和滤水装置(2)连通;鼓风机(3)出风口连接有送氧管(6),送氧管(6)另一端插入垃圾处理炉(1)内并位于尾气出口下方;气体净化机构进口端通过第二引风机(5)与尾气出口连通;
垃圾处理炉(1)的底部设有炉渣排出口,炉渣回收机构与炉渣排出口连通用于对垃圾处理炉(1)底部排出的炉渣进行回收;炉渣排出口处设有排放阀(7);
垃圾处理炉(1)的围壁内设有环绕垃圾处理炉(1)内腔的蓄气腔(101),蓄气腔(101)的底部与垃圾处理炉(1)底部之间有预设距离,蓄气腔(101)的内壁上分布有多个连通垃圾处理炉(1)内腔的气孔,燃气出口位于蓄气腔(101)的外壁上,尾气出口位于蓄气腔(101)下方;
垃圾处理炉(1)的围壁内设有环绕垃圾处理炉(1)内腔的的排气腔(102),排气腔(102)位于蓄气腔(101)下方,其内壁上设有多个与垃圾处理炉(1)内腔连通的气孔,且排气腔(102)内壁上的气孔均位于燃气进口上方,尾气出口位于排气腔(102)外壁上并与排气腔(102)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滤水装置(2)包括箱体(8)、填充在箱体内的冷却剂和浸没在冷却剂中的导气管(9),导气管(9)的第一端作为滤水装置(2)的输入端,导气管(9)第二端作为滤水装置(2)的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气管(9)为螺旋形管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箱体(8)设置有用于对冷却剂进行冷量补偿的降温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净化机构包括干燥装置(10)、吸附有害物质的吸附装置(11)和中和酸性气体的中和装置(12);尾气出口排出的气体依次经过干燥装置(10)、吸附装置(11)和中和装置(12)后排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干燥装置(10)由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水气吸附层组成,吸附装置(11)内填充有活性炭,中和装置(12)内填充有碱性物质,碱性物质可采用石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净化机构还包括高效过滤器,其与中和装置连接,中和装置(12)排出的气体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气三态协同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炉渣回收机构包括炉渣分离箱(13)、炉渣传送带(14)、送粉管(15)和粉尘溶解池(16);炉渣分离箱(13)内倾斜设有滚板(17),炉渣分离箱(13)上设有多个与送粉管(15)第一端连通的粉尘出口,送粉管(15)第二端插入粉尘溶解池(16)并浸没于粉尘溶解池(16)内的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21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解炉安全门
- 下一篇:一种燃烧充分的生活垃圾燃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