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湿包干混合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2585.6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楼波;覃日富;张贵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B01F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包干 混合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搅拌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湿包干混合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湿污泥的粘性较大,会导致污泥干燥设备粘结并进而发生设备腐蚀,目 前一些搅拌混合装置,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故障率高,湿 污泥易粘附在搅拌设备中,导致设备卡塞与腐蚀,影响搅拌设备正常运行。 (2)混合效果差,效率低。许多搅拌设备只有搅拌轴转动,而筒体不转动, 导致混合不均匀,存在搅拌死角,而且不易达到湿包干的效果。(3)结构复 杂,不利于维护保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混合均匀、湿包干效果好的污泥湿包干混合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泥湿包干混合装置,包括转筒1、设置在转筒1端部的进料筒1-1、 设置在转筒1尾部的出口导槽3、依次穿过进料筒1-1和转筒1内的搅拌推送 轴2、用于驱动搅拌推送轴2转动的推送轴驱动电机、用于承载转筒1的滚轮 支撑机构、用于驱动转筒1旋转的转筒驱动机构;
所述搅拌推送轴2上依次安装有进给段叶片2-1、搅拌混合段叶片2-2和 输出段叶片2-3;所述进料筒1-1对应于进给段叶片2-1;进料筒1-1包括干污 泥进口4-1和湿污泥进口4-2;
所述转筒1的转动方向与搅拌推送轴2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滚轮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5、两根相互平行设置在支撑架5上的支撑 杆5-1、间隔分布在支撑杆5-1的多个滚轮5-2;所述转筒1置于滚轮5-2上, 并与滚轮5-2相切并转动接触配合;
所述搅拌推送轴2的两个端部,分别承载在支撑架5的轴承支座5-3、5-4 上。
所述进给段叶片2-1和输出段叶片2-3均为带状连续螺旋叶片;所述搅拌 混合段叶片2-2为多个相互独立并间隔的三维叶片;所述进给段叶片2-1的螺 旋方向与搅拌混合段叶片2-2螺旋方向相反;干污泥和湿污泥物料落入进料筒 1-1,在进给段叶片2-1的推送下,经过搅拌混合段叶片2-2的充分混合后, 在通过输出段叶片2-3推送至转筒1尾部的出口导槽3导出转筒1。
所述转筒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转筒1上的从动齿轮8-2、与从动齿轮 8-2啮合的主动齿轮8-1,所述主动齿轮8-1通过减速箱7连接电机6;当电机 6通过减速箱7并带动主动齿轮8-1和从动齿轮8-2运转时,转筒1在滚轮5-2 上旋转。
所述搅拌混合段叶片2-2的叶片向出口导槽3方向偏15°。
所述进给段叶片2-1和输出段叶片2-3螺旋向右;所述搅拌混合段叶片 2-2螺旋向左。
所述转筒1的外圆周面设有的滚轮环9,转筒1通过滚轮环9与滚轮5-2 相切并转动接触配合。
一种污泥湿包干混合方法如下:
将干污泥和湿污泥按1:1的比例,通过相应地干污泥进口4-1和湿污泥 进口4-2连续地输送至进料筒1-1,由进料筒1-1的进给段叶片2-1推送至搅 拌混合段,搅拌混合段的搅拌混合段叶片2-2顺时针对干湿污泥进行搅拌, 与此同时,转筒1逆时针转动;干湿污泥在搅拌混合段叶片2-2和转筒1两个 转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下,得到充分混合;接着在进给段叶片2-1和搅拌混合 段叶片2-2的推挤作用下进入输出段叶片2-3,再由输出段叶片2-3推送至转 筒1尾部的出口导槽3导出转筒1,得到湿包干污泥。
所述干污泥和湿污泥的粒径均小于2mm。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搅拌推送轴和转筒的旋转,由电动机通过减速箱带动,通过从动 齿轮与主动动齿轮相互配合,直接带动转筒运动,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更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干污泥进口与湿污泥进口相互错开,即干污泥进口在湿污泥进口 的右侧;并且转筒的转动方向与搅拌推送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污泥受到两个 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使得整个混合搅拌过程变得更加剧烈,干湿污泥混合 更加均匀,湿包干效果更加明显。操作时只需控制干湿污泥的进口比例和干 污泥的颗粒大小,而且可避免湿污泥在进料筒中卡塞或者粘附内壁,不仅增 强混合了效果,而且提高了湿污泥包干污泥的包裹效果,使混合后的污泥保 持成颗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2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机非金属薄膜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栅螺式固液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