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添加改性炭黑和碳纤维的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3784.9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5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K9/04;C08K9/02;C08K3/04;C08K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添加 改性 炭黑 碳纤维 尼龙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6又名聚酰胺6,是一种工程塑料,可用于制作塑料齿轮、风扇叶片、汽车零部 件等。尼龙6具有韧性好、耐磨等一系列优点,但也存在着吸湿性大、制品尺寸稳定性差、耐 强酸强碱性差等缺点。采用尼龙6制成的塑料风扇叶片等零部件,在其运转使用过程中,有 时候容易产生静电而对机器设备不利,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将具有导电性的炭黑、碳纤维 添加到尼龙6中制成尼龙6/炭黑/碳纤维复合材料。但无机的炭黑和碳纤维与有机的尼龙6 共混复合改性时,存在复合材料内部的界面结合性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尼龙6/炭黑/碳纤 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添加硅烷类偶联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复合材料内部的界面结合 性能。将酸处理后的炭黑与已二胺等发生反应,同时对碳纤维进行酸处理,再将改性炭黑、 酸处理碳纤维、尼龙6在挤出机中熔融共混,以增强无机的炭黑和碳纤维与有机的尼龙6的 界面结合从而改善尼龙6的性能,这样的研究目前尚未见诸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尼龙6中添加改性炭黑和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制备方 法,利用该方法制备出的尼龙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添加改性炭黑和碳纤维的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第一步,改性炭黑的制备:
(1)按质量比,炭黑∶浓硫酸∶浓硝酸=1∶(1~2)∶(0.5~1),将上述组分称量混合,室温 下搅拌后过滤,用过量水洗涤滤出物,然后将滤出物干燥,得到酸处理炭黑;
(2)按质量比,酸处理炭黑∶已二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 羟基苯并三唑=100∶(8~12)∶(4~6)∶(1~3),将上述组分称量混合,室温下在球磨机中球 磨,得到改性炭黑;
第二步,按质量比,碳纤维∶浓硫酸∶浓硝酸=1∶(1~2)∶(0.5~1),将上述组分称量混 合,室温下搅拌后过滤,用过量水洗涤滤出物,然后将滤出物干燥,得到酸处理碳纤维;
第三步,按质量比,尼龙6∶改性炭黑∶酸处理碳纤维=100∶(15~20)∶(1~2),将上述组 分称量混合,得到混合料;
第四步,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不高于250℃条件下熔融共混挤出,得到添 加改性炭黑和碳纤维的尼龙6复合材料。
上述步骤中,第一步(1)中搅拌时间为24~36小时,第一步(2)中球磨时间为24~ 36小时,第二步中搅拌时间为24~36小时,第四步中挤出温度分四段设置,从进料口到出料 口依次为220℃-230℃-240℃-24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制备改性炭黑时,在少量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1-羟 基苯并三唑的促进作用下,将酸处理后的炭黑与已二胺发生反应,在炭黑表面接枝氨基从 而对炭黑表面进行有机化改性,使得改性炭黑、酸处理碳纤维、尼龙6在挤出机中进行熔融 共混时,改性炭黑表面接枝的氨基、酸处理碳纤维表面的羧基、尼龙6分子链上的氨基之间 发生一定的结合作用,以增强无机的炭黑和碳纤维与有机的尼龙6的界面结合,从而使制得 的添加改性炭黑和碳纤维的尼龙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制得的添加改性炭黑和碳纤维的尼龙6复合材料,可用于加工制成具有抗 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塑料风扇叶片等零部件,可拓展尼龙6的应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添加改性炭黑和碳纤维的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表1的质量比配方,顺序制备酸处理炭黑①、改性炭黑②,其中,①在室温下 搅拌后过滤,用过量水洗涤滤出物,然后将滤出物干燥,②在室温下在球磨机中球磨;
第二步,按表1的质量比配方,制备酸处理碳纤维③,其中,③在室温下搅拌后过滤,用 过量水洗涤滤出物,然后将滤出物干燥;
第三步,按表1的质量比配方称量混合,得到混合料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37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