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4723.4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谢香庭;陶青;丁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7/20 | 分类号: | A01N57/20;A01N47/36;A01N25/32;A01P13/00;C12N9/14;C12N15/55;A01H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噻吩磺隆 水解酶 除草剂 核苷酸序列 氯吡嘧磺隆 转基因植物 耐受性 除草剂耐受性 蛋白质 应用前景广阔 植物生长环境 控制杂草 植物损伤 基因组 耐受 大田 施加 表现 | ||
1.一种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含有有效剂量氯吡嘧磺隆的除草剂施加到存在至少一种转基因植物的植物生长环境中,所述转基因植物在其基因组中包含编码噻吩磺隆水解酶的核苷酸序列,所述转基因植物与其他不具有编码噻吩磺隆水解酶的核苷酸序列的植物相比具有减弱的植物损伤和/或具有增加的植物产量;其中所述噻吩磺隆水解酶为SEQ ID NO:1、SEQ ID NO:4或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植物为玉米、大豆、拟南芥、棉花、油菜、水稻、高粱、小麦、大麦、粟、甘蔗或燕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剂量氯吡嘧磺隆为9-150g ai/ha。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噻吩磺隆水解酶的核苷酸序列为:
(a)编码SEQ ID NO:1、SEQ ID NO:4或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或
(b)SEQ ID NO:2或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c)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d)SEQ ID NO:8或SEQ ID NO: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噻吩磺隆水解酶的核苷酸序列为:
(a)编码SEQ ID NO:1、SEQ ID NO:4或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或
(b)SEQ ID NO:2或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c)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d)SEQ ID NO:8或SEQ ID NO: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植物还包括至少一种不同于编码所述噻吩磺隆水解酶的核苷酸序列的第二种核苷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核苷酸编码选择标记蛋白质、合成活性蛋白质、分解活性蛋白质、抗生物胁迫蛋白质、抗非生物胁迫蛋白质、雄性不育蛋白质、影响植物产量的蛋白质和/或影响植物品质的蛋白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核苷酸编码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草甘膦氧化还原酶、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草甘膦脱羧酶、草铵膦乙酰转移酶、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麦草畏单加氧酶、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乙酰乳酸合酶、细胞色素类蛋白质和/或原卟啉原氧化酶。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有效剂量氯吡嘧磺隆的除草剂还包括草甘膦除草剂、草铵膦除草剂、植物生长素类除草剂、禾本科除草剂、发芽前选择性除草剂和/或发芽后选择性除草剂。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植物还包括至少一种不同于编码所述噻吩磺隆水解酶的核苷酸序列的第二种核苷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核苷酸编码选择标记蛋白质、合成活性蛋白质、分解活性蛋白质、抗生物胁迫蛋白质、抗非生物胁迫蛋白质、雄性不育蛋白质、影响植物产量的蛋白质和/或影响植物品质的蛋白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47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