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5299.5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9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飞;刘宇坤;吴国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艾叶 治疗 慢性 肠炎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 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 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 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现代医学认为,腹泻的发病基础是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等功能紊乱、障碍,使分 泌量增加,食物不能被完全分解,吸收量减少,肠蠕动加快,最终导致粪质稀薄和排便次数 增多。肠黏膜病理改变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水杨酸盐类药 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对该病进行消炎、止血、止泻治疗,其中柳氮磺胺吡啶被认为是治疗溃疡 性结肠炎的首选药,但单纯应用疗效不理想、易复发。
在中医学上,慢性肠炎是“泄泻”的一种,病变主要累及脾胃和大、小肠等,并同时与 肝、肾相关。这是因为脾主运化,大肠主津,小肠主液,患者常常因脾虚湿盛,长期运化失 职,阴阳失调所致。治疗时宜注重健脾益气和固本止泻,使得阳气得升,浊阴得降,则治愈。
中国专利申请201010278766.8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是由干姜10-15份,毛 姜4-12份,黄芪20-40份,当归10-15份,赤石脂15-25份,白术15-25份按一定量制 备而成,该发明中药用于治疗慢性肠炎,但是该中药药理、药效都不明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 涉及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健脾养胃 化湿,益气燥湿消食之功效,治疗慢性肠炎具有显著疗效。本发明中药制剂疗效好,治愈率 高,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使用。此外,本发明还提 供相应的制造工艺将该中药制剂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制成方便易用的制剂。
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艾叶21-27份、榕树叶19-26份、倒根野苏17-22份、五月茶15-21份、枳壳16-22份、 芡实9-15份、枸杞子13-18份、绞股蓝12-16份、荠菜6-13份、肉豆蔻10-16份、生姜9-15 份和甘草5-13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艾叶21份、榕树叶19份、倒根野苏17份、五月茶15份、枳壳16份、芡实9份、枸杞 子13份、绞股蓝12份、荠菜6份、肉豆蔻10份、生姜9份和甘草5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艾叶27份、榕树叶26份、倒根野苏22份、五月茶21份、枳壳22份、芡实15份、枸 杞子18份、绞股蓝16份、荠菜13份、肉豆蔻16份、生姜15份和甘草13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艾叶份24、榕树叶份22、倒根野苏19份、五月茶18份、枳壳18份、芡实12份、枸杞 子15份、绞股蓝14份、荠菜11份、肉豆蔻13份、生姜12份和甘草9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为胶囊剂、片剂、散剂、口服液、颗粒剂或丸剂。
相应地,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S1、将艾叶、榕树叶、倒根野苏、五月茶、枳壳、芡实、枸杞子、绞股蓝、荠菜、肉豆 蔻、生姜和甘草分别去杂质,洗净,烘干,粉碎成粗粉;加入上述粗粉8-11倍纯化水,煎煮 2-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干燥,将滤液浓缩成55-65℃时相对密度为 1.15-1.20的水提浓缩液;
S2、将S1得到的水提浓缩液浓缩至60-70℃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25-1.36,即为中药浸 膏;
S3、将步骤S2得到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制成成品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组分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 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
榕树叶:为桑科植物榕树的叶片;味淡,性凉;活血散瘀,解热理湿。
倒根野苏:为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散的全草或叶;味苦,性凉;健胃消食,清热解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52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净毛皮外激光标刻系统
- 下一篇:一种补肾中药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