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收纳废弃物的循环流水养殖鱼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5912.3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宋超;陈家长;张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徐永雷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纳 废弃物 循环 流水 养殖 鱼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收纳废弃物的循环流水养殖鱼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用地空间正逐步受到压缩,而我国水产业发展的方针也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因此,如何在稳增产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效益,缩小和拓展养殖空间是目前面临的难题。将水产养殖从“田园化”转向“工厂化”,从郊区搬入城市,是出路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收纳废弃物的循环流水养殖鱼池,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循环使用水资源,更大程度节约用水,同时还可收纳几乎全部的养殖废弃物,以利于净化水质,降低流水循环成本。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收纳废弃物的循环流水养殖鱼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鱼池、排水管道、废弃物收集器和回水管道,所述鱼池中心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与废弃物收集器上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废弃物收集器中部设有用于过滤废弃物的过滤装置,所述废弃物收集器下部的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回水管道与鱼池的回水口连通,在回水管道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废弃物收集器中的经过过滤的水输送回鱼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鱼池的回水口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多个回水口环向均布设置在鱼池位于水面之下的侧壁上或环向均布设置在鱼池底部的排水口周围,多个回水口的进水方向按全部顺时针或全部逆时针设置,以使进入鱼池的水旋转形成漩涡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采用PVC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装置为活性炭海绵过滤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鱼池和废弃物收集器均采用钢化玻璃材质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循环使用水资源,更大程度节约用水(可节约用水达90%以上),同时还可收纳几乎全部的养殖废弃物,以利于净化水质,降低流水循环成本。
(2)本发明实现了小型工厂化养殖,可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成本较低,利于散户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可收纳废弃物的循环流水养殖鱼池1主要由鱼池1、排水管道2、废弃物收集器3、过滤棉、回水管道5和水泵6组成。
所述鱼池1中心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排水管道2与废弃物收集器3上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废弃物收集器3中部设有用于过滤废弃物的过滤装置4,所述废弃物收集器3下部的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回水管道5与鱼池1的回水口连通,在回水管道5上安装有水泵6,所述水泵6用于将废弃物收集器3中的经过过滤的水输送回鱼池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鱼池1的回水口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多个回水口环向均布设置在鱼池1底部的排水口周围,多个回水口的进水方向按全部顺时针或全部逆时针设置,以使进入鱼池1的水旋转形成漩涡流。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多个回水口还可以环向均布设置在鱼池1位于水面之下的侧壁上,只要能够保证使进入鱼池1的水旋转形成漩涡流即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鱼池1和废弃物收集器3均采用钢化玻璃材质制成,这样便于观察内部水质情况,便于处理。所述排水管道2和回水管道5均采用耐腐蚀的PVC管。所述过滤装置4可以直接采用市售的过滤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鱼池1为方形,其长度为3m,宽度为3m,高度为1m;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鱼池1最好设置为圆形,这样可以保证鱼池1内的水在漩涡流带动下更全面地参与流动,避免在鱼池1的死角位置集聚废弃物。本实施例中,所述废弃物收集器3为圆形,其底部直径和高均为1m。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5的直径为5~8cm。
具体应用时,鱼池1在回水口不断进水的过程中形成向下的漩涡流,带动水体悬浮的废弃物沉至鱼池1底部,经排水管道2流入废弃物收集器3,废弃物收集器3中部的过滤棉将废弃物截留在过滤棉上,可随时清理;过滤后的水再经回水管道5通过水泵6泵入鱼池1的回水口,由此形成水资源的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5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