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6115.7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4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安瑞冬;易文敏;李嘉;林宁亚;李克峰;李然;邓云;谢春航;徐亚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51202 | 代理人: | 刘双兰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闸门 补水式 鱼道 进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道进口的补水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由生态闸门补水和集诱鱼为一体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属于水利工程生态环境领域。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中水利枢纽建成后,阻隔了鱼类的洄游路线,破坏了河道的纵向连通性,使河道下游鱼类无法上溯繁殖,上游鱼类无法洄溯到下游。随着河流连续系统理论的发展,河流内部环境和连续的水体在生态多样性和抗冲击性上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寻找一种有效地提高河流连接度与连通性的手段,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成为水生态领域的迫切需求。因此,国内外为了满足过鱼和生态要求,修建了不同类型的过鱼设施作为一种生态补偿措施。其常用形式有鱼道、鱼闸、升鱼机、人工孵化场等。
鱼道是一种连通水利枢纽上下游的人工渠道或水槽,水流顺其上游流向下游时,鱼类则可在水槽中逆水而上或顺水而下,实现过坝。按其结构形式不同,鱼道可分为池式鱼道和槽式鱼道。鱼道进口应布置在不断有活水流出且易为鱼类发现之处,而该处流速应比附近水流流速稍大,但不能超过鱼类的克服能力,通常鱼道进口布置在河流岸边或水电站、溢洪道出口附近,并应水流顺直,水质新鲜肥沃。但由于缺乏对洄游鱼类生活习性的进一步了解,及受于工程的整体布置,造成鱼道进口流态较复杂,使上溯鱼类不易发现鱼道进口,严重影响了鱼道的过鱼效率。因此,将逆水而行的鱼类引导到鱼道入口并使之顺利进入鱼道成为了鱼道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能适应水位变化范围较大,且耗水量减小,节约大量水资源的补水和集诱鱼为一体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使鱼类迅速找到鱼道的进口,使其达到上溯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由以下技术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包括集鱼挡墙,第一鱼道进口和第二鱼道进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态闸门,第一补水口挡墙和第二补水口挡墙,消能格栅,第一鱼道进口侧壁、第二鱼道进口侧壁和第三鱼道进口侧壁,第一控制闸门和第二控制闸门,折线挡墙,闸门补水口,消力坎和消力池;所述集鱼挡墙设置为第一集鱼挡墙和第二集鱼挡墙,第一集鱼挡墙位于出水口下游并与第三鱼道进口侧壁相连,第二集鱼挡墙是从消能格栅靠近其下游侧延伸形成的一段挡墙;所述生态闸门为三孔,且位于消力池上游并与其连接,消力坎位于消力池下游并与其连接,消力坎下游紧接第二集鱼挡墙处设置折线挡墙,在消力坎上游与第二补水口挡墙下游之间设置闸门补水口,消能格栅位于第一鱼道进口侧壁与第二补水口挡墙之间,第一补水口挡墙位于第一鱼道进口侧壁与生态闸门之间,而第一鱼道进口位于第一鱼道进口侧壁和第二鱼道进口侧壁之间,第二鱼道进口位于第二鱼道进口侧壁和第三鱼道进口侧壁之间,在第一鱼道进口的上游和第二鱼道进口下游分别设置第一控制闸门和第二控制闸门,出水口设在第一鱼道进口和第二鱼道进口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鱼道进口侧壁、第二鱼道进口侧壁和第三鱼道进口侧壁壁面上均设置有竖向布置的三层辅助补水喷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补水喷头在第一鱼道进口侧壁壁面上每层设置为3个,在第二鱼道进口侧壁壁面上每层设置为8个,在第三鱼道进口侧壁壁面上每层设置为3个,总计为42个辅助补水喷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补水喷头其轴线与各鱼道进口侧壁壁面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线挡墙分为直线矩形段和折线段,其底部与底板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线挡墙的直线矩形段沿向下游方向,其折线段上游与直线矩形段末端相连接,折线段末端与生态闸门的中间孔右边墙内侧对齐,且折线段与直线矩形段夹角为140°~15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集鱼挡墙位于消能格栅下游,即第二集鱼挡墙将消能格栅分割成两部分,以使闸门补水口通过的水流经过消能格栅的两部分时进行消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口位于第一鱼道进口和第二鱼道进口之间,且出水口与第一鱼道进口和第二鱼道进口之间有一段斜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鱼道进口和第二鱼道进口的进口高程不同,以适用于不同的水位工况,提高过鱼效率。
本发明所述折线挡墙分为直线矩形段和折线段,其作用是为改变水流的主流方向,使水流主流向右岸扩散,并降低左岸鱼道进口处流速。
本发明所述闸门补水口位于消力坎上游,由于消力坎处的水位壅高,消力坎上游水位较低,即能够满足补水流量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6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渗渠水位自动恒定阀
- 下一篇:高坝减缓低温水的生态流量临时泄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