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雨刮自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7207.7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邹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燕燕 |
主分类号: | B60S1/04 | 分类号: | B60S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挡风玻璃 自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雨刮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雨刮自净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雨刮是保证前挡风玻璃清洁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雨刮自身容易沾染细小粒子而造成前挡风玻璃刮擦不清的问题,影响安全驾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雨刮自净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雨刮自净装置,包括位于前挡风玻璃上的雨刮条、凸起和软胶,雨刮条通过转动器在前挡风玻璃上往复刮动,转动器设有正向转动的玻璃清洁档位和反向转动的雨刮自净档位;雨刮条在前挡风玻璃上以转动器为中心作往复转动,雨刮条行径的最高点标记为第一末端位,雨刮条行径的最低点标记为第二末端位,第一末端位与第二末端位间设有初始位置;转动器处于玻璃清洁档位时,雨刮条由初始位置向上转动到第一末端位,再由第一末端位向下转动到初始位置,并如此往复循环;转动器处于雨刮自净档位时,雨刮条由初始位置向下转动到第二末端位,再由第二末端位向上转动到初始位置;凸起固定在前挡风玻璃上,凸起位于初始位置侧下方2-10mm,凸起的长度与雨刮条长度相等,前挡风玻璃上设有开窗,开窗位于凸起侧下方2-10mm,开窗与第二末端位处于同一位置上,开窗长度等于雨刮条长度与软胶宽度之和,软胶安装在开窗中,软胶与驱动软胶凸出与陷落前挡风玻璃表面的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与驱动软胶、第一气缸沿雨刮条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气缸连接,软胶与抵挡玻璃固定连接,抵挡玻璃厚度与前挡风玻璃厚度相同,抵挡玻璃为矩形,抵挡玻璃长度大于开窗长度,抵挡玻璃宽度大于开窗宽度,抵挡玻璃位于前挡风玻璃下方。
所述开窗位于凸起侧下方5-10mm。
所述汽车前挡风玻璃雨刮自净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包含玻璃清洁模式和雨刮自净模式;在玻璃清洁模式下,在转动器的驱动下,雨刮条由初始位置向上转动到第一末端位,再由第一末端位向下转动到初始位置,并如此往复循环,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往复循环的清灰除尘;雨刮自净模式,雨刮在转动器的驱动下从初始位置向下转动,雨刮抵达凸起被抬高,雨刮越过凸起后,雨刮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弹回,与前挡风玻璃发生碰撞并持续向下转动,粘附在雨刮上的大部分小粒子在雨刮经过凸起、雨刮与前挡风玻璃碰撞时脱落,当雨刮到达第二末端位时,雨刮作短暂停留,雨刮在停留期间,第一气缸驱动原本处于陷落于前挡风玻璃的软胶凸出于前挡风玻璃,软胶凸出于前挡风玻璃后,第二气缸驱动软胶由雨刮距离雨刮转动中心近的端点朝距离雨刮转动中心远的端点移动,软胶对整个雨刮的刮擦面进行完成清污除杂,直至软胶脱离距离雨刮转动中心远的端点,雨刮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与抵挡玻璃发生碰撞,雨刮停留结束,雨刮在转动器驱动下回到初始位置,粘附在雨刮上的大部分小粒子受到软胶的刮擦、雨刮与抵挡玻璃碰撞、雨刮经过凸起而脱落。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雨刮自净装置,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与传统雨刮相同,对玻璃进行刮擦清洁,第二种工作模式则是对雨刮自身进行清洁,能够在汽车行进时对雨刮进行除污清洁,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雨刮自净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燕燕,未经邹燕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7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车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