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7244.8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0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林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丽芳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40;F24J2/46;F03D9/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太阳能 风能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统称为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其中有的是一次能源,有的是二次能源,以现有的科技下,多数还是依靠一次资源来满足社会发展,因此我们更加需要注重二次能源的利用,现在市场上的水加热装置大多采用电直接加热或者太阳能集热加热,第一中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势必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进行发电需要,后一种方式功能比较单一,加热效果一般,没有见太阳能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加热装置,包括风能机组支架、太阳能集热板、水箱和加热室,所述风能机组支架上侧安装有风能机组,所述风能机组支架表面安装有风电转换器,且风电转换器右侧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电源传输线与风能机组支架相连,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下侧安装有太阳能集热板支架,且太阳能集热板支架左侧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水箱内安装有电加热棒,且电加热棒右侧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加热室内安装有温度控制装置,且温度控制装置上侧安装有隔热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电加热棒相连。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内安装有导热管,且导热管表面安装有散热管。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安装有温度感应器,且温度感应器下侧安装有温度接收器。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安装有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内安装有活性因子发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加热装置,相比于传统的水加热装置,通过水箱内安装的过滤装置,能够对水箱内的水质杂质进行过滤,实现了水质净化的效果,通过导热管表面安装的散热管,能够将太阳能集热板收集的热量散发达到水箱内进行水加热,通过水箱内安装的温度感应器,能够感测到水箱内水质的温度,以便于及时的调节温度,通过加热室内安装的活性因子发生器,能够向水箱内散发出活性因子,提高水质,对身体有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热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能机组、2风能机组支架、3风电转换器、4电源传输线、5蓄电池、6太阳能集热板、7进水管、8导热管、9太阳能集热板支架、10水箱、11电加热棒、12散热管、13温度感应器、14温度接收器、15过滤装置、16加热室、17出水管、18温度控制装置、19活性因子发生器、20隔热装置、21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加热装置,包括风能机组支架2、太阳能集热板6、水箱10和加热室16,风能机组支架2上侧安装有风能机组1,风能机组支架2表面安装有风电转换器3,且风电转换器3右侧安装有蓄电池5,且蓄电池5通过电源传输线4与风能机组支架2相连,太阳能集热板6下侧安装有太阳能集热板支架9,且太阳能集热板支架9左侧安装有进水管7,水箱10内安装有电加热棒11,且电加热棒11右侧安装有出水管17,加热室16内安装有温度控制装置18,且温度控制装置18上侧安装有隔热装置20,温度控制装置20通过导线21与电加热棒11相连,太阳能电池板支架9内安装有导热管8,且导热管8表面安装有散热管12,水箱10内安装有温度感应器13,且温度感应器13下侧安装有温度接收器14,水箱10内安装有过滤装置15,加热室16内安装有活性因子发生器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丽芳,未经林丽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7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