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气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7245.2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7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武和全;毛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213 | 分类号: | B60R21/213;B60R21/21;B60R21/201;B60R2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侧面 碰撞 安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汽车被动安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气胎装置。
背景技术
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由于强烈的刚性碰撞,在发生碰撞一侧的车辆车身侧围因碰撞发生变形,向车内侵入,汽车内部的内饰件与驾乘人员会发生碰撞,导致驾乘人员的受伤。目前一般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上的头部气囊及座椅靠背上的侧面气囊展开对驾乘人员进行保护,以减少驾乘人员头、胸、腹部的伤害。
现有的汽车侧面安全人员保护措施大多是在车内安装安全气囊,对驾乘人员进行被动保护,但是,由于侧面碰撞是强烈的刚性碰撞,即使安装了安全气囊,巨大的碰撞能量还是会对驾乘人员产生较大的伤害。而且,在真实事故中常常有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没有弹出而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在实际侧面碰撞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的伤亡及减小碰撞对车辆造成的损坏,不因为巨大的刚性碰撞能量和安全气囊故障等原因,而降低汽车的侧面安全性,提出在汽车B柱和门槛梁靠近车外方向一侧装配安全气胎装置。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气胎装置能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把刚性碰撞转化为弹性碰撞,从而降低侧面碰撞对驾乘人员重要部位的伤害程度及车辆的损坏程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气胎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在汽车B柱和门槛梁靠近车外方向一侧装配有安全气胎装置,当发生侧面碰撞时,所述安全气胎装置在B柱内外板之间及门槛梁和门槛梁外壳之间迅速形成一层气垫。
所述气垫构成的侧面保护区域的高度大于等于对应的B柱高度的一半,覆盖到驾乘人员的腹部、肋骨及臀部位置。
所述安全气胎装置当侧面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达到一定数值时,由气体发生器迅速向气胎充气,在B柱内外板之间及门槛梁与门槛梁外壳之间形成一层气垫。
所述安全气胎用绑扎带固定在B柱内外板之间及门槛梁和门槛梁外壳之间。
所述安全气胎装置在B柱内板与门槛梁上通有若干小孔,供绑扎带穿过。
所述气体发生器运用支架固定在B柱底端与门槛梁结合部。
所述支架运用螺母镶嵌在B柱底端与门槛梁结合部上。
所述安全气胎的体积与B柱内外板之间及门槛梁和门槛梁外壳之间的空间大小适配。
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体积与B柱底端与门槛梁结合部位和外壳之间的空间大小适配。
所述安全气胎由橡胶与纤维等高强度抗压材料制成。
所述安全气胎装置气体发生器往安全气胎中充入的气体为压缩空气。
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汽车侧面碰撞保护驾乘人员的方式,安全气胎装置能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把刚性碰撞转化为弹性碰撞,不会因为巨大的刚性碰撞能量和安全气囊故障等原因,而降低汽车的侧面安全性能,且该装置安装,更换,维修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气胎装置示意图。
图2为气体发生器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装置示意图,其基本组成零件包括1-B柱内板、2-绑扎带、3-安全气胎、4-门槛梁、5-气体发生器、6-支架,对于汽车两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一样的。
图2为气体发生器安装示意图,其基本组成零件包括5-气体发生器、6-支架,7-螺母。
图1中气胎安装极为方便,门槛梁4上的气胎运用绑扎带固定在门槛梁和门槛梁外壳之间,而门槛梁上开有供绑扎带穿过的小孔(图中未画出)。B柱内板1上的气胎同样运用绑扎带固定在B柱内外板之间,而B柱内板上开有供绑扎带穿过的小孔(图中未画出)。
如图2所示,气体发生器5运用支架6固定在B柱底端和门槛梁结合部位,而支架6运用螺母7镶嵌在B柱底端和门槛梁结合部位上。
如图1所示,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上气胎形成的气垫对驾乘人员的腹部和肋骨进行保护。B柱上气胎形成的保护区域大于等于对应的B柱高度的一半,覆盖到驾乘人员的腹部及肋骨位置。
如图1所示,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门槛梁上气胎形成的气垫对驾乘人员的臀部进行保护。
如图1所示,碰撞冲击力首先作用在车身外壳上,当冲击力达到某个值时,气体发生器迅速向气胎充气,形成气垫层,冲击力然后作用在气垫层上,气垫层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经过气垫层削减的碰撞能量再作用在车体和驾乘人员身上,从而大量减少作用在车体和驾乘人员身上能量,进而减少碰撞对车体的损坏及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7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环保洗车设备
- 下一篇:具有预警和保护功能的防后追尾安全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