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8013.9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一 |
主分类号: | B64C5/10 | 分类号: | B64C5/10;B64C29/02;B64C3/00;B64C25/32;B64C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睿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96 | 代理人: | 董宁;谢建云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通常,无人机可以用于执行战场侦查、毁伤评估、目标指引等军事任务,以及作为载机平台用于空中航拍、大气采样、航空测绘等非军事任务。
一般而言,现有的无人机按照飞行方式可以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与无人直升机相比,固定翼无人机飞行速度高且航程较长。然而,固定翼无人机如果采用垂直起降或悬停的方式,则存在难于控制机身姿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飞行器方案,有效的解决了上面至少一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前端的旋翼装置、设置于机身一侧的第一机翼和另一侧的第二机翼。其中,第一机翼上具有第一圆孔,第二机翼上具有第二圆孔。飞行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圆孔中的第一螺旋桨、设置于第二圆孔中的第二螺旋桨和控制第一、第二螺旋桨的驱动机构。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中,驱动机构适于在飞行器的飞行速度未达到阈值时,控制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的转速和螺距。在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达到阈值时,驱动机构关闭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中,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相对于所述机身对称分布。第一机翼的后缘设置有第一襟副翼,所述第二机翼的后缘设置有第二襟副翼。旋翼装置上设置有整流罩。旋翼装置具有周期变距机构,以便调节所述飞行器的飞行姿态。机身为旋成体。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中,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均为后掠翼。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还包括分别铰接于机身且对称于机身中轴线布置的第一尾部结构和第二尾部结构。其中,在第一尾部结构与第二尾部结构从闭合状态转动至倒V型打开状态时,第一尾部结构、第二尾部结构、第一机翼的翼尖和第二机翼的翼尖处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中,第一尾部结构包括铰接于机身的第一杆件和设置在第一杆件上的第一尾椎部。第二尾部结构包括铰接于机身的第二杆件和设置在第二杆件上的第二尾椎部。在第一尾部结构和第二尾部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尾椎部和第二尾椎部组成一个尾椎。第一尾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尾椎部上的第一垂直尾翼。第二尾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尾椎部上的第二垂直尾翼。在第一尾部结构和第二尾部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垂直尾翼和第二垂直尾翼组成上下双垂尾构型。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中,第一机翼的翼尖设置有第一起落架,第二机翼的翼尖设置有第二起落架。尾椎具有空腔,所述机身后部还设置有容置于该空腔中的第三起落架。
本发明的飞行器在双翼上布置有圆孔和设置在圆孔中的螺旋桨。这样,本发明的飞行器还可以在垂直起降或者悬停时,通过机翼上设置的螺旋桨平衡机身前端的主旋翼对机身的反扭力矩以及平衡大风对机身的干扰,以保持机身姿态的稳定。并且,在飞行水平速度未达到阈值时,机翼上设置的螺旋桨可以对机身的滚转姿态进行控制,以避免不受控制的滚转出现。另外,本发明飞行器通过将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设置在机翼上下翼面间的圆孔中(即嵌入到机翼中),不会增加额外的飞行阻力。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还可以包括铰接于机身的第一尾部结构和第二尾部结构。在飞行器水平飞行时,第一尾部结构和第二尾部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类似于通常固定翼飞机的尾部)。在飞机需要垂直起降时,第一尾部结构和第二尾部结构转动成倒倒V型打开状态,可以与双机翼的翼尖共同对飞机进行十字支撑。这样,本发明的飞行器可以进行垂直起降,从而不受限于飞行跑动、弹射器和降落伞。进一步,本发明的飞行器可以采用飞翼布局(相应地,第一尾部结构和第二尾部结构在闭合时可以组成尾椎和垂直尾翼的一体化结构),使得本发明的飞行器飞行阻力很低,并进一步增加了远航程能力。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还可以布置伸缩减震结构(例如,设置在双翼翼尖和尾部空腔中的起落架),从而使得本发明的飞行器在竖直降落在地面时还可以通过伸缩减震结构减小冲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一,未经王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8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的手抛自动起飞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采用新能源的长航时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