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机自动聚焦、变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2137.4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1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欧屹;刘丙凯;黄俊伟;冯虎田;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机 自动 聚焦 变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虚拟演播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虚拟演播室用摄像机自动聚焦、变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当需要利用虚拟演播技术制作特效时,往往需要快速、精确的调节并获取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和物距以拍摄美轮美奂的画面,但是目前虚拟演播室中应用的摄像机需要手动调节镜头上的聚焦和变焦环才能得到需要的焦距和物距,不仅效率低,而且操作极为不便。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并获取摄像机镜头聚焦、变焦的装置,但在现有技术中尚无相关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机自动聚焦、调焦并反馈摄像机镜头位置参数的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摄像机自动聚焦、变焦装置,包括底座、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和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所述底座固定在摄像机镜头上,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和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均固连在底座上,所述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和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板、编码器、伺服电机、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板上设置编码器和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轴端固连小齿轮,编码器的轴端固连大齿轮,所述小齿轮和大齿轮相啮合;其中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的大齿轮和镜头上的聚焦环齿轮相啮合,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的大齿轮与镜头的变焦环齿轮相啮合。
所述大齿轮包括第一子齿轮、第二子齿轮和消隙拉簧,第一子齿轮固定在编码器的伸出轴上,第二子齿轮套在第一子齿轮的轮毂上,两齿轮同轴设置,第一子齿轮盘面上开有四个弹簧拉孔,第二子齿轮的四个盘面凹台处同样均开有弹簧拉孔,第一子齿轮和第二子齿轮的盘面上均开有四个设置消隙拉簧的通槽,所述四个通槽均匀设置在盘面上,在第一子齿轮上,弹簧拉孔位于通槽外;在第二子齿轮上,通槽的一端设置凹台,弹簧拉孔位于凹台上,消隙拉簧的一端勾在第一子齿轮的弹簧拉孔处,另一端勾在第二子齿轮的对应弹簧拉孔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本发明可以通过电脑或者远程终端自动调节摄像机焦距、物距以实现摄像机自动聚焦、变焦;2)本发明在实现自动聚焦、变焦的基础上,还能够实时、精确的获取摄像机镜头的聚焦、变焦参数;3)本发明在手动聚焦、变焦的同时,也可以实时采集摄像机镜头的聚焦、变焦参数;4)本发明通用性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性能可靠;5)本发明的大齿轮为消隙齿轮,该齿轮可以避免调节聚焦环或变焦环时,由于间隙带来的定位误差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摄像机自动聚焦、变焦装置在摄像机镜头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摄像机自动聚焦、变焦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的电机驱动器板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的大齿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的大齿轮的无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机自动聚焦、变焦装置,包括底座1、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A和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B,所述底座1固定在摄像机镜头2上,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A和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B均固连在底座1上,所述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A和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B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板3、编码器4、伺服电机5、大齿轮6和小齿轮7,所述固定板3固定在底座1上,固定板3上设置编码器4和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的轴端固连小齿轮7,编码器4的轴端固连大齿轮6,所述小齿轮7和大齿轮6相啮合;其中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A的大齿轮和镜头2上的聚焦环齿轮相啮合,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B 的大齿轮与镜头2的变焦环齿轮相啮合。
本发明的装置还包括外壳8、自动聚焦电机驱动器板9、自动变焦电机驱动器板10和外盖11,所述外壳8固定在底座1上,外壳8上设置自动聚焦电机驱动器板9,外盖11固连在外壳8的上方,外盖11内固连自动变焦电机驱动器板10。
所述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A和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B并排设置在底座1上,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A的电机与摄像机自动变焦装置B的电机的朝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21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识别运行监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远程医学教学的一体化术野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