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工业压滤布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2896.0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4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工业 压滤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压滤布用织物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短纤工业压滤布的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合成纤维工业压滤布已基本取代天然纤维工业压滤布,生产原料 如涤纶、尼龙、聚丙烯腈、玻璃纤维、聚苯硫醚、芳族聚酰胺类等。生产方式 分为织造、非织造和复合三类。纱线分为长丝纱线和短纤维纱线两类。化纤长 丝工业压滤布单纤维表面光洁,因丝线本身不存在孔隙和沟槽,织物完全由个 体相互交织而成,细小过滤物在运动过程中被截留的几率大大降低,多数会顺 利通过而不会被截流;另一方面,由于长丝柔韧性较差,受过滤板框挤压,会 降低化纤长丝工业压滤布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化纤长丝工业压滤布在强力、耐磨性、耐化学品 性能等方面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工业压滤布的生产 技术。该织物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强力、耐磨性,耐化学品性能、而且能增加过 滤效能,清洗方便,可适用于过冷过滤,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工业压滤布的生产方法,所述超高分 子量聚乙烯短纤工业压滤布的经纬纱均选用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混纺出 粗纱,经合股并捻后制得,织造采用分条整经制成经轴,再在宽幅片梭织机上 生产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工业压滤布,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合股并捻-倒筒工序-分条整经-穿经-平纹 织造-下机织物整理-卷筒包装出厂;其中,
倒筒工序:
采用自动络筒机倒筒:速度为600-700m/min;设置电清工艺:短粗节为 S(160-180%,1.8-2cm),长粗节为L(25-30%,25-30cm),长细节为T(-25-30%, 25-30cm);其中,百分比代表纱疵的粗细(疵点直径是原纱的倍数+为粗,-为 细),长度代表疵点长度。
采用此区间的设置可以将基本外观比较大纱疵清除之外,对表面浮花形成 的密度较小而外观较大的疵点同样能够去除,同时保证络筒机效率在70%-85% 之间,10万米切疵控制16-50个。
分条整经:
经纱采用分条整经机制成织轴;滚筒速度为450-500m/min、倒轴速度为 120-150m/min,卷绕密度为0.48-53g/cm3;总经根数:5376根;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混纺采用分批整经。主要通过滚筒速度的设计来 调节滚筒卷绕张力,得到合理的张力。
表1车速对整经张力的波动影响
在此车速范围内,卷绕密度均匀,经轴平整,在保证整经效率的同时降低 断头率。避免了经柳、宽急经等病疵,基本满足生产要求。
平纹织造:
片梭钳口夹持力28N~34N,车速为270~320rpm、上机张力为3.5~4.5kN、 梭口高度为26-28mm、后梁高度为7-9cm档。
所织织物属阔幅粗特厚重型织物,织造不易,选择车速宜慢,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纱线相对于棉纱容易滑脱,片梭钳口夹持力高于同规格棉纱,防止纱线 滑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纱疵少,条干光洁,所以该梭口高度设置范围保 证经纱与梭导片有合理的距离,获得清晰开口而减少织疵,同时保证打纬顺利 进行。后梁高度设置有利于区别上、下层经纱张力从而提高布面紧密度及均匀 度。
作为优化:所述经纬纱均选用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超高分子量聚乙 烯/涤纶混纺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锦纶混纺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丙纶、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混纺纱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作为优化: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长为48-55mm,2.3dtex,与涤纶、锦 纶、丙纶、聚苯硫醚短纤纱的混纺比为50/50、65/35、90/10中的一种,粗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或混纺纱为8-12S。
表2滤布材料的理化性能
作为优化:所述合股线为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合股数为2-4股,配 以“S”或“Z”方向的加捻方向,捻度在1.22-6.12捻/cm。
作为优化:经纱采用分条整经制成经轴,经纱由于强力高,上薄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2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