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4017.8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听昌;童薇;田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收集 储存 利用 一体化 系统 控制系统 | ||
1.一种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进水管(3),进水管(3)下方设置前仓(4),前仓(4)底部两侧设有过滤管(6)、弃流管(7),所述前仓(4)附近设有后仓(8),所述过滤管(6)的出口与后仓(8)下部连接;所述后仓(8)通过收集管(82)与调节池(9)连接;调节池(9)通过调节管(92)与深度净化池(10)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仓(4)中设有弃流装置(5),弃流装置(5)包括竖直设置在前仓(4)内的空心转轴(51),空心转轴(51)的内侧上端与进水管(3)的出口连接,所述空心转轴(51)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上导轮(52)、下导轮(53)连接,所述下导轮(53)包括下底板(531),下底板(531)位于空心转轴(51)正下方;所述下底板(531)四周设置多个贯通的出水孔(536),所述深度净化池(10)内设置透水膜(101),透水膜(101)将深度净化池(10)分隔成上腔(110)、下腔(120),所述透水膜(101)靠近深度净化池(10)前部的侧面设置引流管(102);
所述过滤管(6)内设置第一开闭阀(61),所述弃流管(7)内设置第二开闭阀(71);第一开闭阀(61)为打开状态,第二开闭阀(71)为关闭状态,雨水流入过滤管(6);第一开闭阀(61)为闭合状态,第二开闭阀(71)为打开状态,雨水流入弃流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110)的顶部通过气管与调节气室(130)的下气室连接,所述下腔(120)内设置雨水品质传感器(121),所述引流管(102)的出口处设置引流调节阀(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110)内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111),下腔(120)内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122),所述调节气室(130)的上气室内设置第三压力传感器(133);所述调节气室(130)的上气室、下气室分别和气管、气泵连接并各自构成密闭的空气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阀(61)与第二开闭阀(71)之间通过机械互锁装置或电气互锁装置实现互锁;所述第一开闭阀(61)与上导轮(52)之间设置机械联动装置或电气联动装置,所述第一开闭阀(61)与下导轮(53)之间设置具有延时功能的机械联动装置或电气联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轮(52)上设置第一转速传感器(201),所述下导轮(53)上设置第二转速传感器(202),所述进水管(3)内设置流量传感器(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水孔(536)内设置出水调节阀;所述多个出水孔(536)的流量之和小于进水管(3)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40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