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腌制大头菜的复合保脆剂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74471.3 申请日: 2016-03-25
公开(公告)号: CN105747162A 公开(公告)日: 2016-07-13
发明(设计)人: 王修俊;尹爽;吴开贵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9/20 分类号: A23L19/20;A23L27/10
代理公司: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代理人: 刘安宁
地址: 55002***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腌制 大头菜 复合 保脆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物的加工与保存,尤其涉及大头菜的腌制保存。

背景技术

大头菜为根用芥菜,又名大头芥、辣疙瘩、芥菜疙瘩等。大头菜个头圆润,根细无筋,口嚼无渣,水份充足,不宜鲜食。制成腌咸菜,风味良好,全国各地均有加工生产。有名的云南大头菜,江苏常州的五香大头菜、玫瑰大头菜等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在绿色蔬菜中,大头菜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高,且富含VA、VC、胡萝卜素。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8.7g,脂肪0.7g,粗纤维素2.7g,碳水化合物19.5g,钙214mg,磷49mg,铁8.2mg。

脆度是衡量酱腌菜品质的重要指标,大头菜的软化严重影响其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在腌制工艺中,保脆控制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大头菜在腌制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机械损伤或过分成熟,原果胶被酶所水解,导致大头菜在腌制前就变软了;另一方面在腌制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分泌的果胶酶作用或由于盐渍时的脱水等原因,都会造成腌制品脆性降低。为了保持腌制菜脆度,一般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保脆剂。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涉及保脆剂的申请件有:ZL200410043620X号《蔬菜保脆剂》、2014102458936号《用于脆土豆休闲食品的保脆剂及脆土豆休闲食品的制备方法》、201510628683X号《保脆剂、抗碎卤藕及其制备方法》、2015106293265号《保脆剂、卤藕及其制备方法》等4件。迄今为止,尚无腌制大头菜的专利申请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腌制大头菜的复合保脆剂,以实现合理利用蔬菜资源,提高大头菜产品质量,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认识到保脆剂中Ca2+的存在可以激活果胶甲酯酶,提高酶的活性,促使果胶转化为甲氧基果胶,再与Ca2+作用生成不溶性的果胶酸钙,此盐具有凝胶作用,能在细胞间隙凝结,增强细胞间的连接,从而使青菜变得硬而脆。因此,发明人所提供的用于腌制大头菜的复合保脆剂是由氯化钙、乳酸钙、丙酸钙3种钙盐混配而成的,3种钙盐的质量配比为:氯化钙∶乳酸钙∶丙酸钙=(0.05~0.15)∶(0.8~1.2)∶(0.15~0.35)。

上述复合保脆剂3种钙盐的最佳质量配比为:氯化钙∶乳酸钙∶丙酸钙=1∶16∶3。

发明人对3种钙盐及其复合物的保脆度和口感分别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仅用氯化钙处理,其质量分数在0.1%~0.2%最有利于脆度的保持,但氯化钙添加量在高浓度范围内时,容易引起渗透压增大,大头菜细胞组织发生质壁分离而萎缩,导致脆度下降,苦涩感增加。综合脆度和感官评价选择氯化钙的适宜添加量为0.1%。

2在腌制过程中仅加入2.0%或1.0%的乳酸钙,可以较好地保持腌制大头菜的脆度。但加钙量较少解决不了软化现象,而加钙量多会使口感变差。综合感官评价,选择1.0%的乳酸钙为最适添加量。

3仅以0.50%或0.25%丙酸钙处理大头菜,都有利于脆度的保持,但丙酸钙浓度过高,对大头菜的风味和口感影响较大,感官评分迅速下降,甚至出现盐析、外形皱缩现象。综合考虑评选,丙酸钙浓度0.25%为宜。

4在将3种钙盐制成复合物时,研究发现:对大头菜脆度影响最大的是丙酸钙,其次是氯化钙,对脆度影响最小的是乳酸钙,其中氯化钙和丙酸钙对大头菜的脆度影响显著,其最优的复合保脆剂组合为氯化钙0.1%、乳酸钙0.8%、丙酸钙0.15%;对大头菜口感品质影响最大的为氯化钙,其次是乳酸钙,丙酸钙影响最小,其中氯化钙和乳酸钙对大头菜品质影响显著,其最优的复合保脆剂组合为氯化钙0.05%、乳酸钙0.8%、丙酸钙0.25%;从营养角度看,Ca∶P为2~1∶1最有利于吸收。但如果Ca2+的加入量过多,会引起人体内Ca与P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利于人体吸收;从口感上来说,氯化钙和丙酸钙添加量过大会给产品带来苦涩味,影响产品风味;从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考虑,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氯化钙和丙酸钙添加量应越少越好,综合脆度和感官评分两个指标考虑,选择复合保脆剂的最优组合为氯化钙0.05%、乳酸钙0.8%、丙酸钙0.15%;最终得出复合保脆剂的最佳质量配比为:氯化钙∶乳酸钙∶丙酸钙=1∶16∶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44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