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人参榕的栽培基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5184.4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庄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隆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3200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人参 栽培 基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盆栽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人参榕的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人参榕为桑科常绿乔木,榕树桩盆景。由于其根系发达,根部常隆起并凸出地面而形似人参,且形态自然、树冠秀茂、独特造型,被誉为“中国根”,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是我国盆栽花卉出口的拳头产品,其国际市场占用份额已达9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人参榕的栽培基质,其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透气、保水性能,用其进行栽培可减少人参榕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提高人参榕植株的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人参榕的栽培基质,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碳化稻壳5-6份,轻木颗粒1-2份,陶粒3-5份,发酵木屑2-3份,茶梗2-3份,香叶粉1-2份。
所述轻木颗粒的规格为0.3-0.5cm;
所述陶粒的粒径为10-15mm;
所述茶梗的长度为5-10mm;
所述香叶粉是将香樟叶经干燥、粉碎后制得的粉末。
所述栽培基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轻木颗粒与其等重量的碳化稻壳混合后铺于盆底;
2)将剩余的碳化稻壳与陶粒、发酵木屑、茶梗混合后,按体积比4~5:1将其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加硫磺粉调节pH值为5.5-6.6后施入盆内;
3)将植株移入盆内后,再在基质上施撒一层松针土,其厚度不超过2mm。
碳化稻壳质轻,并具有良好透气性能,将其与保水性能较好的轻木颗粒混合铺底,在满足人参榕对水分和空气需求的同时,可有效调节基质水分含量,并促进其根系向下延伸。而将碳化稻壳与陶粒、发酵木屑、茶梗混合,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气、保温隔热及增肥效果,且利用茶梗与木屑中纤维含量较高的特点,可促进水分传输,从而有效避免因基质水分含量过高而导致的植株烂根死亡。同时,茶梗、香樟叶粉的使用还可使所得基质具有较好的驱虫抑菌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本发明所得栽培基质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透气、保水性能,用其进行栽培可减少人参榕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提高人参榕植株的成活率,且其通过将基质与复合肥合理配合,可促使其根系肥大,使所得盆栽造型更加美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所用茶梗是将茶叶采摘后的新鲜茶梗或茶叶加工后剩余的茶梗经晒干而成。
所用香叶粉是将香樟叶经干燥、粉碎后制得的粉末。
所用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总含量为32wt%以上,其中,氮、磷、钾的重量比为14~16:5~8:10~12。
实施例1
1)将2重量份碳化稻壳与2重量份轻木颗粒(规格0.4cm)混合后铺于盆底;
2)将3重量份碳化稻壳与4重量份陶粒(粒径12mm)、2重量份发酵木屑、3重量份茶梗(长度8mm)、1重量份香叶粉混合后,按体积比4:1将其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加硫磺粉调节pH值为6.0后施入盆内;
3)将植株移入盆内后,再在基质上施撒一层松针土,其厚度不超过2mm。
实施例2
1)将2重量份碳化稻壳与2重量份轻木颗粒(规格0.5cm)混合后铺于盆底;
2)将4重量份碳化稻壳与5重量份陶粒(粒径15mm)、3重量份发酵木屑、3重量份茶梗(长度10mm)、2重量份香叶粉混合后,按体积比5:1将其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加硫磺粉调节pH值为6.6后施入盆内;
3)将植株移入盆内后,再在基质上施撒一层松针土,其厚度不超过2mm。
实施例3
1)将1重量份碳化稻壳与1重量份轻木颗粒(规格0.3cm)混合后铺于盆底;
2)将4重量份碳化稻壳与3重量份陶粒(粒径10mm)、2重量份发酵木屑、2重量份茶梗(长度5mm)、1重量份香叶粉混合后,按体积比4:1将其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加硫磺粉调节pH值为5.5后施入盆内;
3)将植株移入盆内后,再在基质上施撒一层松针土,其厚度不超过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隆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市隆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51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薯瘟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山药的无土栽培箱槽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