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消杀水底有害生物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6188.4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永明 |
主分类号: | A01N33/12 | 分类号: | A01N33/12;A01N25/08;A01N25/34;A01N25/26;A01P1/00;A01P7/04;A01P9/0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杀剂 复合物 凹凸棒粘土 季胺盐类 聚季胺盐 石英砂 崩解 水中 制备 承载 水域 投放 覆盖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杀水底有害生物的复合物,包括承载消杀剂的载体,所述消杀剂为非氧化聚季胺盐或季胺盐类消杀剂,所述载体选自比重为2.05‑2.75的凹凸棒粘土或石英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杀灭水底生物的解决方案,能够使实现快速投放、水中不崩解的要求,同时还具有广水域覆盖、轻污染、杀灭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杀有害生物或微生物的复合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杀水底有害生物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水底有害生物如水葫芦、海地瓜及其它的藻类、贝类均会对农业(如莲藕种植)和工业(如水利发电、海上核电站等)生产造成巨大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水底生物和微生物(海底、江河底、湖底等)都是用各类化学药剂直接添加或用物理手段进行消杀,此种投放和人工打捞成本很高,且很难持续消杀水底生物;而且,现有技术的消杀方法和消杀剂均会对投放人员和水体内的其他生物(如:鱼、虾、附近养殖生物)构成相当大的毒性威胁,对环境不友好,影响周边的水质环境和养殖物种、水体里其它物种的生长;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消杀剂很难对水底的有害生物进行大面积消杀,往往未到水底即松散释放,不但造成了消杀剂的浪费,还会造成其他生物的损伤;最后,现有技术中的消杀剂持续性不佳,无法在相应地区域做到持续性杀灭水底生物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杀灭水底生物的解决方案,能够使实现快速投放、水中不崩解的要求,同时还具有广水域覆盖、轻污染、杀灭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为:
一种用于消杀水底有害生物的复合物,包括承载消杀剂的载体,所述消杀剂为非氧化聚季胺盐或季胺盐类消杀剂,所述载体选自比重为2.05-2.75的凹凸棒粘土或石英砂。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优选地,所述复合物外部还涂覆有缓释覆膜;更加优选地,所述缓释覆膜选自水溶性覆膜、纸质覆膜或凝胶覆膜
优选地,所述复合物为球状、块状、颗粒状或粉状。
优选地,所述凹凸棒粘土和石英砂产自江苏盱眙或安徽明光。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的一种用于消杀水底有害生物的复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凹凸棒粘土或石英砂进行纯度提炼,得到载体;
步骤2,将非氧化聚季胺盐或季胺盐类消杀剂与步骤1所得到的载体进行搅拌交换混合,并将混合后物料烘干到水分低于60%;
步骤3,进行后处理,得到用于消杀水底有害生物的复合物。
优选地,上述步骤1中的具体步骤为:矿场取样,并用旋转机选挑分离出沙石和杂质,纯度达到90%以上的凹凸棒粘土或石英砂作为载体。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的具体步骤为:将步骤1得到的载体使用雷蒙机粉碎,然后和非氧化聚季胺盐或季胺盐类消杀剂在搅拌机搅拌混合均匀,再使用圆盘造粒机制作成球状、块状、颗粒状或粉状,输送到烘干机中10~140℃烘干10~120分钟。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消杀剂与步骤1所得到的载体进行搅拌交换混合的比例为1~10:90~99,混合条件为10~140℃混合10~120分钟。
优选地,上述步骤3中的后处理为包被缓释覆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永明,未经朱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6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