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6941.X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常理;周超;魏浪;陈国柱;纵霄;王火云;王志光;唐忠波;包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2D17/18;A01B7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库 淹没 浸没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开挖产生弃渣的科学、合理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开发重点关注的内容,此外,水库淹没、蓄水及运行对库区库周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产生了较大淹没与浸没影响,使库区库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遭受了较大损失,其中,水库淹没及浸没区耕地资源损失问题成为水库库区库周人地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科学规划、合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弃渣综合利用以及水库淹没浸没区的耕地资源损失问题,有效缓解水库库区库周人地矛盾问题,是非常需要和迫切的。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临时占地的土地复垦工作体系已较为成熟,但关于水库库区库周淹没、浸没区域的造地还耕等系统研究工作开展较少,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区库周人地矛盾问题现象依然非常突出,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科学合理利用工程弃渣、减少水库淹没的生物资源浪费角度出发,探索有效的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施工方法,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是势在必行并符合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从科学合理利用工程弃渣、减少水库淹没的生物资源浪费角度出发,对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区库周淹没、浸没区域的造地还耕结构做出统一要求,以提高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工作技术水平,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包括河床冲积砂卵砾石层及依次设置于河床冲积砂卵砾石层上方的弃渣填筑层、黏土碾压填筑层、耕植土回填层和防护堤,所述弃渣填筑层和黏土碾压填筑层位于河床冲积砂卵砾石层与防护堤之间,耕植土回填层位于弃渣填筑层和黏土碾压填筑层顶部,并与防护堤相连,所述坡面网格梁内侧分别设置有库周冲洪积沙壤土区和造地还耕区。
所述防护堤由底梁、顶梁、边梁及坡面网格梁组成,底梁和顶梁分别置于坡面网格梁的底部和顶部,边梁位于底梁和顶梁之间,坡面网格梁通过底梁、顶梁和边梁固定成一个整体。
所述黏土碾压填筑层与防护堤之间还设置砂砾石填筑层。
所述造地还耕区布置有若干电灌站和植土暂存区,且电灌站靠近坡面网格梁一侧,植土暂存区靠近库周冲洪积沙壤土区一侧,在造地还耕区内还种植有防护林。
所述造地还耕区内设置有新排洪沟,且新排洪沟与设置于库周冲洪积沙壤土区的原排洪沟相连。
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开挖弃渣以及水库淹没、浸没涉及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水库库区库周淹没与浸没涉及区域进行造地还耕工作,以提高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工作技术水平,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其具体方法步骤包括库岸防护、弃渣回用与防护料填筑、耕植土开挖及回填及附属配套设施施工;
所述库岸防护是在水库淹没与浸没区域的库岸通过设置防护堤方式予以防护,其中防护堤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梁、顶梁、边梁及坡面网格梁;
所述弃渣回用与防护料填筑是在造地还耕工程区域底部采取弃渣填筑方式以抬高原水库淹没浸没区影响范围的基础高程,并通过在原水库淹没浸没区靠近库岸一侧采取防渗体填筑与砂砾石填筑等方式予以综合防护;
所述耕植土开挖及回填是将水库淹没浸没区原地表耕植土进行开挖后,对其中的杂物予以清理,并将满足回填质量标准要求的耕植土暂存至造地还耕工程区域内的指定堆存场,在弃渣与防护料填筑工程完成后,在造地还耕工程区域表层进行耕植土回填;
所述附属配套设施是指在造地还耕工程区域通过设置灌溉泵站进行水利灌溉,设置排洪沟进行洪水导排,设置防护林以防风蚀沙埋,以确保造地还耕工程安全、有效运行。
所述底梁为设置在库岸防护工程底部及河床基础上,将库岸防护工程上部荷载传递给河床地基持力层的支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梁顶部高程超出库岸防护工程所在河床基础高程10厘米至30厘米,底梁的高度为1.0米至3.0米、宽度0.5米至1.0米;
所述顶梁为设置在库岸防护工程顶部的固定结构,以对库岸防护结构整体稳定起固定作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梁顶部高程与库岸防护工程顶部高程一致,顶梁的高度为0.5米至1.0米、宽度一般为1.0米至2.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69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流鼻坎的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动轮式洁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