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涵道翼身融合无人侦察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7701.1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6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白会哲;陆入成;范国星;李生伟;林长亮;王庆立;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7/12;B64D27/24;B64D4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涵道翼身 融合 无人 侦察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的构型有固定翼类、旋翼类(含单轴、多轴、共轴双旋、倾转旋翼等)和涵道旋翼类。或采用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由于机身装载燃油体积有限而限制了其航程、航时;或采用回收充电式电动机而无法实现超长时间巡航。
随着地面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高铁、动车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为保证行车安全,需要随时保持铁道线路状态完好。中国铁路总长76600公里,2013年高速铁路总长突破10000公里,要保证全线火车安全运行,至少需要3830名巡道工日巡25公里。如今已跨入二十一世纪,距175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发现电以来已有三个世纪,人们早已习惯了用电。而在万家灯火通明时,仍有辛勤的巡线工不辞辛劳地巡视在祖国各地的高压线路上,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采用可持续电能驱动无人机作业来代替繁缛的人工作业,实现非回收式充电、垂直起降、悬停、超长航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涵道翼身融合无人侦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主体(1),发动机(3),涵道旋翼(4)和可旋安定环(6),
机身主体(1)呈梭形,向下的投影面为椭圆形,机身主体(1)采用整体翼型,上表面与下表面均采用圆弧状外形,上表面弧度大于下表面弧度,
可旋安定环(6)通过安装轴左右对称地安装于机身主体(1)的构造平面上,可旋安定环(6)绕安装轴上下偏转±45°,
两对涵道旋翼(4)固定在可旋安定环(6)上,由发动机(3)驱动旋转产生动力;垂直起飞时,左右旋翼通过反方向旋转来抵消反扭矩,上升到巡航高度时,改变可旋安定环平面偏转角度来实现由悬停改出到加速平飞。
进一步地,发动机(3)采用电动发动机,机身主体(1)内部设置蓄电池(2),机身主体(1)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电磁线圈(7),蓄电池(2)与电磁线圈(7)连通,对蓄电池(2)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还设有GPS导航识别定位系统(5)。
可以替代或者辅助巡道工/巡线工执行任务的无人侦察机。沿铁路巡视线路状况,沿高压线缆巡视发现隐患,配置摄像机全程记录,将监测到的数据和图像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发送到地面基站,智能绕过障碍物和躲避危险物。通过沿途设置无线充电桩进行非回收式充电,实现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2位本发明各项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和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涵道翼身融合无人侦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主体1,发动机3,涵道旋翼4和可旋安定环6,
机身主体1呈梭形,向下的投影面为椭圆形,机身主体1采用整体翼型,上表面与下表面均采用圆弧状外形,上表面弧度大于下表面弧度,
可旋安定环6通过安装轴左右对称地安装于机身主体1的构造平面上,可旋安定环6绕安装轴上下偏转±45°,
两对涵道旋翼4固定在可旋安定环6上,由发动机3驱动旋转产生动力;垂直起飞时,左右旋翼通过反方向旋转来抵消反扭矩,上升到巡航高度时,改变可旋安定环平面偏转角度来实现由悬停改出到加速平飞。
发动机3采用电动发动机,机身主体1内部设置蓄电池2,机身主体1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电磁线圈7,蓄电池2与电磁线圈7连通,对蓄电池2进行充电。
还设有GPS导航识别定位系统5。
机身主体1上表面呈大弧度弓形,下表面呈小弧度圆形,平飞时,整个机身可产生一部分升力。这样在增加升力的基础上降低了阻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发动机功耗,延长了无人机蓄电池的再次充电时间间隔,为其长时间续航提供了保障。
机身内部边缘附近布置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设备舱内的蓄电池连接,可接受无线充电桩的电量储存于蓄电池内。在执行巡视高压线或装有高压线铁路段的任务时,事先在巡视沿线每隔若干公里(按照单次满电量航程计算)安装设立一个快速无线充电桩,在其飞行一段时间蓄电池电量将要用尽时,降落到充电桩上,快速充电后复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7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落架位置光学指示装置
- 下一篇:多旋翼无人机安全降落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