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nity3D着色器显示机房地面温场分布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8625.6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0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曹旭;王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5/50 | 分类号: | G06T15/5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何立春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nity3d 着色 显示 机房 地面 分布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nity3D着色器显示机房地面温场分布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待显示机房的机房模型导入到Unity3D中;建立渲染平面坐标系;其x轴和y轴分别平行于地面模型的长边和宽边,x轴与y轴的量程的比例等于地面模型的长宽比例;将位于地面模型上的各传感器模型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变换为在渲染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根据各传感器模型的温度和在渲染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利用Unity3D着色器在渲染平面坐标系中进行温场分布渲染,将渲染得到的温场分布图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覆盖在地面模型上,使得温场分布图与所述地面模型相重合。此方案保证了最终显示的地面温场分布的正确性,且可以动态地变化传感器模型,进行相应的温场分布的渲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可视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Unity3D着色器显示机房地面温场分布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Unity3D机房展示界面中,有一项动态环境数据展示功能,展示系统采集监测机房中的各项数据指标,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显示机房地面的温度分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系统中动环数据展示指标以文字形式展示,其中温度数据指标,这样的展示方式比较死板且无法直观体现出机房实际温度区域分布状况,不利于对机房运行状况的有效监测。
其中,温度数据作为动态环境数据中表征机房运行状况的重要的指标之一,机房的运维人员希望能够更加直观、动态地观察机房各区域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及温度扩散情况,需要实现图形显示环境温度分布情况,类似图2中显示效果,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图形显示机房环境温度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在Unity3D着色器附给地面对象,通过颜色算法计算着色器颜色可以实现类似图2中显示效果。然而,现有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监控温度点的温度和位置在Unity3D着色器程序中固定写死,无法对应机房应用中动态加载的传感器温度和传感器实际位置;2、针对正方形地板着色算法显示正常,温度以圆形方式扩散影响范围,但是机房实际模型往往是不规则形状,使用同样方法会对显示温度区域进行扭曲,无法正确体现温度影响区域效果,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机房地面温场分布显示发生扭曲的示意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Unity3D着色器显示机房地面温场分布的方法和装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Unity3D着色器显示机房地面温场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待显示机房的机房模型导入到Unity3D中;
建立渲染平面坐标系;所述渲染平面坐标系的x轴平行于所述机房模型中的地面模型的长边,y轴平行于所述地面模型的宽边,x轴与y轴的量程的比例等于所述地面模型的长宽比例;
将位于所述地面模型上的各传感器模型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变换为在所述渲染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
根据各传感器模型的温度和在渲染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利用Unity3D着色器在所述渲染平面坐标系中进行温场分布渲染,将渲染得到的温场分布图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覆盖在所述地面模型上,使得所述温场分布图与所述地面模型相重合。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Unity3D着色器显示机房地面温场分布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模型导入单元,适于将待显示机房的机房模型导入到Unity3D中;
渲染平面坐标系建立单元,适于建立渲染平面坐标系;所述渲染平面坐标系的x轴平行于所述机房模型中的地面模型的长边,y轴平行于所述地面模型的宽边,x轴与y轴的量程的比例等于所述地面模型的长宽比例;
坐标变换单元,适于将位于所述地面模型上的各传感器模型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变换为在所述渲染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8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线编辑机制
- 下一篇:一种复合影像成像系统及其三维图像重建算法